鼓励生育,如果可以早来20年,现在是不是就不必这么急?

张先生说知识 2024-11-15 16:46:49

10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关于完善生育支持政策的若干措施。一石激起千层浪,生育问题再次成为老百姓茶余饭后最重要的谈资。

生还是不生,生几个,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大问题,对于国家来说,也是影响深远、意义重大的重要课题。

同时,有人提出了这样的设想,鼓励生育政策如果早来20年,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呢?

为什么之前各地出台的各种激励政策,未能取得实质性成效吗?让我们一一道来。

人口问题很严重

2022年和2023年,国家连续两年人口负增长,人口增长率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排名倒数第二。

目前我国的出生率在每千人1.2左右,远远低于保持人口正常更替的1.8的水平,因此不少专家分析指出,人口负增长将成为这些年我国的常态,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根本性逆转。

自从1982年开始,我国实行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每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要想富,多修路,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优生,晚婚晚育”一度成为各个农村墙头宣传的标配。

有一些激进的地方,甚至采取了一些较“左”的方式,目的就是为了规避“计划生育一票否决”。

早在2000年,我国就已经出现了人口出生率下降过快的问题,一些有良心的专家忧心忡忡,向相关部门反映了这个问题,只可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直到2015年才全面实行了全面二孩政策,虽然在随后的两三年中让一些七零后八零后夫妻抓住了政策的尾巴,及时生育了二孩。

可是九零后的生育意愿却始终激发不出来,以致于国家进一步全面放开三胎,并正式出台生育激励政策。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平均寿命越来越高,人口出生率长期维持低位,甚至是负增长,会带来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目前一些省份的不少农村,已经出现了明显的“空巢”现象,年轻人不愿意再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农业发展出现了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另外一个方面是养老,为了确保老年人退休之后能够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国家每年都在增加城镇居民基本养老金,可是如果把所有的养老金比喻成一块蛋糕,蛋糕本身就这么大,随着吃养老金的人员越来越多,而作为劳动力主力的中青年人比例逐渐下降。

“寅吃卯粮”很可能会发展成“竭泽而渔”,这也是为什么当前一些中青年自由就业者,不愿意缴纳社保金的原因。

激励政策五花八门

事实上,早在这次国家集中出台生育支持政策之前,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或者各地市,甚至各县(市、区)就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涉及经济、假期、教育等方方面面。

比如一些财力雄厚的地方,直接用真金白银来奖励,这是最为实在的,你生育二胎三胎,银行卡中一下子多出好几万,有的甚至能够多出十来万,这个诱惑还是挺大的。

有的虽然没有这么财大气粗,可是以生育慰问金、奶粉补贴、全额报销生产费用等形式,即使用另外的方式予以兑现,起到了异曲同工的作用。

还有不少地方延长了女性的生产产假,在机关事业和企业单位明确规定的七个月时限的基础上,创新提出了“哺乳假”的概念,并给予孩子父亲更多的“陪护假”,更别提单位领导口头同意、未走正常手续的“灵活假期”了。

最绝的是山西南部某县城,直接规定“生育二胎或者三胎的”,在中考中加十分。

在教育日益内卷化的今天,绝大多数孩子要通过中考和高考,说“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丝毫不为过,十分很可能就是人生两种道路的区别。

当然,该县城的这一规定引发了网上巨大的争议,很多人质疑其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有的网友说:“给二胎和三胎加分,那么每家的老大找谁惹谁了,还没开好,白白比别人就落后了十分。”

当地紧急发布公告,说网友理解错了,是只要生育了二胎和三胎的家庭,即使是老大,也会加分。

结果网友更不买账了,纷纷表示“那些没有兄弟姐妹的孩子,为什么就要低人一等呢,活该考不上高中吗?”当地后续没有回应,估计确实理亏。

为何效果寥寥?

不过,即使做出了这么多的努力,付出了人力、物力、财力,中央省市媒体大肆宣传报道和呼吁,可是依然提不起人们的生育热情。

深入分析这背后的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

经济压力过大,网友们戏称刚出生的小孩为“四脚吞金兽”,奶粉、纸尿裤、辅食、衣服、鞋子等的价格水涨船高;

再加上这两年支原体肺炎、甲型乙型流感病毒等严重肆虐,医疗费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此外教育越来越卷,养育一个孩子的费用,早已不是十年前二十年前能够比拟。

没有照看孩子的时间和精力,现在处于生育黄金期的,都是90后和部分00后,他们出生的时间,恰好是中国严格的一孩计划生育执行的时间。

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本身娇生惯养,挣钱养家已经很累了,哪有多余的时间照看多个孩子。

再次,各配套体系建立不全。

就拿三岁之前小孩的托育来说,现在市场上以私人所开的巨多,政府背书的较少,这就导致家长对其不信任,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生育热情。

最后,年轻人思维的逐渐多元化。

虽然国家下调了结婚年龄,也不再提倡晚婚晚育,可是趁着年轻多享受一下自主空间,成为当下年轻人的普遍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大城市中三十岁以上甚至三十五岁以上才结婚的,比例逐渐在增加,相应的导致出生率的严重下降。

多项努力需作出

说一千道一万,有时候并不是人们不想生,而是各种因素的制约,使得人们生不起。这就需要各相关部门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举措,切实提升人们的生育意愿。

要完善医疗、托育、幼儿教育等配套体系建设,加大社区医疗机构建设,使得婴幼儿有诸如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拉肚子等小病的,不用去大医院就能够治疗;

加强普惠性托育机构和幼儿园的建设,最大程度减轻家长的教育支出压力;加大相应的补贴力度,分批次降低婴幼儿产品价格。

其次,要加强幼儿食品的监管。特别是对于奶粉、辅食等,必须从源头上确保质量,避免出现假冒伪劣产品流入市场的现象。

毕竟一次相关事件,经过各种自媒体的转发报道之后,很可能会让很多想生孩子的夫妇望而却步。

再次,要逐渐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各妇产科要提升技术水平,特别是对于三十五周岁甚至四十周岁以上的高龄产妇,要让她们敢于生;

尽量减少甚至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最大程度让八零后八五前,甚至部分七零后这批人,能够再释放一部分生育潜力。

阅读了本文,你对于国家最新出台的生育支持政策有所了解了吗?你认为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最大程度激发人们的生育意愿呢?欢迎留言进行分享。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