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网络谣言时,人们很容易进入到一个误区当中。比如此前就有一条关于银行卡大额进出账要扣税的消息,对这种消息,就要仔细甄别和了解了,才能避免自己在大额进出账时出现问题。那么,这条“银行卡大额进出账或面临扣税?”的消息是真的还是假的?
在中国,有句老话叫做“听风就是雨”,意思是当你听到有人喊出来了1,你就会觉得他一定会喊2,甚至一定会喊5。这种对于没有发生过的事情的无端揣测,是谣言的源头。虽然有的人并非恶意传谣,但是,只要你对于这种不清不楚的信息的随意传播,自然就是在传播散布谣言,是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
所以这一条关于大额进出账要扣税的说法,我们需要仔细了解,才能够告诉别人。其实,根本就没有关于大额进出账扣税的说法,因为这句话显示的是扣除个人所得税,而大额进出账最多只能扣取手续费,跟个人所得税一点关系都没有。所以有的人担心要拿这笔钱买房买车会扣税,压根不用担心。
很多人都感觉只要是能说出来的话,必然是有它的可信之处。可实际上,有的人就非常喜欢造谣,毕竟对这些人来说,造谣之后达成自己的目的,自己也没付出什么,何乐而不为。尤其是一些狗仔各种造谣,还有同事之间各种造谣,都是不被社会和公德所允许的。
有些人就非常喜欢拿一些有根据的话,添油加醋,创造出会让更多群体想要看的话,以此来创造出更多的点击量。所以其实这一条的本质信息是:在2021年10月,有一条消息是因为收款码要收取手续费的问题,且个人收款码不能进行商业收款。有的人就喜欢把这两条信息组合再拆分再组合,生成一个新的消息,创造谣言。
谣言基本都是通过某个事实,经过无数次变化而来的。区别是,有的人可能在传播信息时是表述不清晰或者不准确,而创造谣言的人,是故意而为之,罪加一等。
二、商家收款码从线下支付到线上支付再到数字货币,我国的发展经历过这么多个阶段,也在其中发生过一些变化。比如最开始的微信收款码,一部分商家是微信提供的立牌,自己打印的二维码。后期出现了各种软件和收银系统,可以直接入账。但是小商户们没什么本钱,所以就用个人二维码收款,一直持续至今。
为了规避小商户纳税和营收所带来的各种应缴纳款项,通过商户收款码可以系统管理,也不需要商户付款,领取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了。这一举措就是为了了解我国大小商户的经营动态,并非是为了收税方便。毕竟纳税是义务,而不是负担。如果小商贩没有经营许可证,可能会被勒令办理,如果有,就自然属于正规手续。
我们可以发现,这个“进出账”其实指的是在商户二维码之中产生的进出账,而不是每一个人的进出账。而且税款是有一定规则的,不是你想缴纳多少就给多少,想扣多少就扣多少,都是需要核算才能产生的。所以不论你是否逃税,逃了多少,在相关部门那里一清二楚,只是目标更大的更容易被抓住。
征税和银行流水没有关系,它取决于收入而非银行流水。贷款的时候会看流水,但纳税是不会的。即便你流水很大,你有很多的大额进出款,对于纳税那一部分,其实没有产生一点影响。缴纳个人所得税其实主要看你的收入,就比如一个人的月薪是5000元,按照之前的标准是需要纳税的,但以后如果有修改,就不需要纳税。
其实,个人所得税方面比较好理解,但如果是企业行为,征税方面要如何了解呢?要知道,税务机关可能会查询企业负责人/法人的银行收款,最终来决定应缴纳的税款。这一点是因为企业经营过程中产生的相关应纳税的业务,所以才出现了税费。这和个人所得税还有所不同,如果是普通人,了解个人所得税方面的纳税门槛就可以了。
很多人说,那买车买房的时候,我花出去的钱里面有我要支付的税款吗?其实这个问题是理解偏差。因为你在买房买车的时候,需要支付什么税费,什么契税以及其他费用,中介都会告诉你,所以你不会在划出去的时候才了解自己有没有被扣税。另一方,接收方,他们的税费产生于企业经营收益,而不是单独每一笔的到账款项。
所以说,每一项费用之中是否存在个人所得税以及其他税费,是可以通过简单地了解和咨询来清楚的。如果平时就存在经营行为,那也不要考虑在支付款项时产生的个人所得税,只要知道做账别造假,做个纳税好公民,一般就不会有问题。
所以从上面的文章当中,我们可以发现,税款方面其实并不是很复杂。税款的复杂在于,你平时不了解,或者说你从来没有被扣过个人所得税。对这部分人群来说,也不必紧张,因为假如你工作了,拿工资了,是否扣税是可以问财务和人资的。这样,就能保证开出来的工资不会有错漏。
谣言问题其实在我国已经非常普遍了。从前是面对面的传播谣言,成本比较高,最起码还需要见面。现在传播谣言仅仅依靠手机和互联网就可以了。一条消息的吸睛程度,就是标题的爆炸程度,这种关乎于民生的,更能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但日后互联网对于谣言的创造和传播会加大整治力度。你还相信网络上的信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