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极具视觉观赏的诗,可读性强,评邓万发诗歌《石鹰》

格命草 2024-02-05 21:29:41

格命草诗评

原文

石鹰

文/邓万发

一直蹲在嶙峋的山石上

俯视山下。把自己蹲成一块石头

你静守着丘陵夜空。星光闪烁

眼球发出的红外线尽扫前方

风吹草动,一览无余

你不停追逐荒漠草原野性的风

风因你的振翅势不可挡

一跃而起,千里之外

你闲看蜿蜒海岸海涛的翻滚

却像谍战高手掌控着每个细节

锁定目标,一击即中

你把梦想紧收于翅膀。梦想和翅膀

蹲成一块沉默的石头

只等那一声尖锐,略微沙哑的振翅

2024年1月

赏析

今天读到这首《石鹰》,可以感受到诗的锐利,诗人在处理细节方面可谓滴水不漏,既有形象化的观感,又有内在精气神的体现。透过一只鹰,看到的仿佛是一个人,一个老道的猎手。很显然,人们在描写物的时候,会不自觉带入人的情感,尤其是诗人自身的过往和生存体验。这些因素的综合,形成了诗歌的内在情感。诗歌一惯本着抒情的原则,无论何种题材,最终都要回归情感,这是读者与诗人同频共振的基石。好了,下面一起来读读这首《石鹰》,看能否引起你的共情。

先看第一节,诗人描写的是静态的石鹰,一句“把自己蹲成一块石头”,这是非常传神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这一幕,有一种知觉上的即视感。其实这静止的状态正是鹰的蓄势待发,因为诗人讲到它俯视着山下。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显得老道有智慧。

第二节,可以看作是第一节内容的延续和补充。时间来到晚上,外部环境有了不少干扰,而石鹰依然炯炯有神,特有的视觉功能,让它能和白天一样视野开阔,有觉察力。诗人对鹰的形象的刻画是具体的,生动的,能够调动读者情绪的。

第三节,由静态一下转到动态描写,尽显鹰的气势磅礴。“荒漠草原野性”,诗人连用几个形容,来展现风的气场和势能,这从侧面体现的是鹰的势不可挡。因为鹰的腾飞借助的是风的势能。风是如此的强劲有力,那么鹰对应的是同样的强悍和魄力。“一跃而起,千里之外”,诗人简洁而有力地描述了鹰的飞翔之功,宛如一只神鹰般,令人惊叹!

第四节,这时,鹰的视觉来到海的上空,诗人用了一个词“闲看”,仿佛一切尽在鹰的掌握之中,这就是上帝视角,在诗人眼中,鹰的本领是高超的。又把它比作谍战高手,说明了它的粗中有细,所以外表往往具有一定的迷惑性。“锁定目标,一击即中”,这是鹰的视觉和触觉的联动,整个就像箭矢一般,准确生动地描写,让鹰的捕食极具观赏性。

第五节,诗人收尾总结,把梦想和翅膀来链接,动静皆宜,静的时候,像石头,蛰伏等待,动的时候,搏击长空,梦想随着翅膀的开合有了动态性。“只等那一声尖锐,略微沙哑的振翅”,这两句描述视听觉的交织,画面感强且有冲击力,将鹰振翅高飞的情形展现得淋漓尽致,绘声绘色,再次接近了读者与鹰的距离。这一描写非常有表现力,为诗歌增彩不少。

整首诗读后,诗人没有直接加入情感,更多的是鹰本身的人格化描写。那么,鹰在此就具有了象征意义。这个象征主体要么是诗人自己,要么是和鹰相像的一类人。诗人在这首诗中,充分展现了诗歌的艺术性,那些颇具画面感的描写,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诗人通过准确、细致、生动地描写,给读者上演了多个视觉盛宴,加上知觉的艺术化,非常具有可读性。个人觉得这是一首非常不错的诗,您怎么看?

抛砖引玉,就诗论诗,以写代学,至此,就结束了。如果您有不同的看法,欢迎评论区交流。如果您有值得推荐的诗歌,欢迎留言告诉我,一同欣赏,共同进步。我是诗者格命草,欢迎关注,下期诗评见!

作者:邓万发,从军15年,少校军衔,曾在中山市政府部门工作,后创办企业经商。热爱诗歌。

0 阅读:27
评论列表
  • 2024-02-07 09:05

    没有韵字,诗歌失去了灵魂。押韵的共鸣里,让文字神采飞扬绚丽动人。。《诗歌是押韵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