喋血雨花台:曾国荃逃过了生死劫难,太平天国却输掉了续命之战

浅笑渡春秋 2024-12-27 21:29:13

曾国荃明知孤军无援,却依然执意冒进雨花台,简直是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

1862年,湘军刚刚攻陷安庆,士气正旺。曾国荃率领的吉字营一路高歌猛进,直接威胁到了太平天国的首都天京(南京)。

可别忘了,此时太平军虽然节节败退,但手里还攥着几十万兵力,忠王李秀成更是个狠角色。湘军四路兵马本该协调推进,可曾国荃急于立功,带着两万来人孤军突入雨花台,离天京不过四华里,把自己塞进了太平军的包围圈。

接下来,就是一场旷日持久的生死拉锯战。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1. 贪功冒进,战略失误

曾国荃刚拿下安庆,正是春风得意的时候,朝廷还给他加官晋爵。

他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有机会一举拿下天京,立下不世之功。于是,他把曾国藩“稳扎稳打”的叮嘱当耳旁风,直接杀到雨花台,距离天京城墙近得能闻到城里的饭香。

可问题是,雨花台这地方背靠天京,四面空旷,太平军调兵反扑简直不要太方便。再看看湘军其他部队,鲍超困在皖南,多隆阿闹脾气不愿支援,冯子材守着镇江自顾不暇,曾国荃这一支成了名副其实的“独苗”。

孤军深入,四面无援,简直是给太平天国送了个活靶子。

2. 李秀成迟缓回援,战略分歧

太平天国这边也有问题。

洪秀全急得团团转,连发三道圣旨催李秀成救援,可忠王压根不着急。他在苏州经营大本营,兵精粮足,正忙着围攻上海,根本不想回天京趟这趟浑水。

要说李秀成是怕了吗?肯定不是。他的算盘很清楚:湘军围城日久必然疲弱,到时候再带着十几万精兵回来解围,岂不是更有把握?可惜他低估了雨花台的坚固程度,也低估了曾国荃的死磕精神,拖拖拉拉三个多月,等他磨磨蹭蹭赶到战场时,曾国荃已经把雨花台变成了铁桶。

3. 太平军用兵混乱,错失良机

等到李秀成终于带着二十万大军杀到雨花台,场面有多震撼?“刀枪如林,旌旗似海”。兵力是湘军的十倍,装备也远远胜过对手,连洋枪洋炮都带齐了。

按理说,这仗应该轻松拿下,可太平军的指挥一团乱麻。李秀成执意猛攻雨花台,却没派兵切断湘军的补给线,结果湘军的粮草源源不断,从容应对。

还有,忠王和侍王李世贤在战术上各自为政,兵力无法集中,攻势分散。最致命的是,太平军一边围攻一边挖地道,眼看就要攻破湘军防线,李秀成却突然下令撤军,说什么天冷没带棉衣、士兵没粮吃。

实际上,他是惦记苏州的大本营,根本不想在雨花台拼个你死我活。

雨花台之战表面看是曾国荃的孤军冒进,实则是双方战略和指挥的双重失误。

曾国荃靠着死撑和湘军的后勤优势,侥幸捡回一条命。而太平天国这边,忠王的犹豫和内部矛盾让他们错失了彻底扭转战局的最好机会。

雨花台这一仗,不仅让曾国荃熬到了援军到来,也让湘军重新掌握了战争的主动权。两年后,正是这支在雨花台死里逃生的吉字营,推倒了太平天国最后的城墙。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