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份,自今年年初起,一场骇人的疫情席卷了全球,极大地扰乱了人民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难以估量的生命财产损失。而汽车行业更是因为其规模化的生产模式而承担着巨大的经济压力。据德国《商业日报》发布的报告显示,疫情期间,奔驰每销售一台车便会亏损600欧元(约合人民币4885元),而宝马的亏损更是达到了1100欧元(约合人民币8956元)。
“如果北京奔驰不能在2月10日前复工,经济损失每天将超4亿人民币,这也将为京津冀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损失。”北京奔驰在2月6日以这样的理由向有关部门提出了复工申请。当全国上下都在一心抗疫,所有行业都在艰难生存的时刻,北京奔驰这样的请求无疑是不合时宜的,其在当时也确实受到了来自社会各界的批评,不过这一事件暴露的问题是客观存在的。
不开工就没有产能,没有产能就没法赚钱,但企业的运转一直都需要一大笔钱。
首先是研发成本,据相关文件公布的数据,仅在2019年,比亚迪就投入了56亿元的研发资金,吉利与长城的相关投资也达到了54亿元与42亿元,而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三家车企的共同点——他们都在自主车企中有着名列前茅的销售成绩。没错,可以在汽车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的车企往往都是那些拥有自主科技专利的,但在疫情的影响下,汽车行业的产销量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如此一来,巨额的研发成本便难以及时得到回报。
另外,车企往往都会为了建立汽车工厂投入大量的资金,同时设备的日常养护和工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以四川的一汽丰田工厂为例,这家占地面积为45.5万平方米,年产3万辆的现代化汽车工厂在建立时的总投资就达到了36亿元,在没有产出的情况下,这些成本压力自然也就压在了车企的身上。事实上,一些资金并不雄厚的厂家已经进入了难以维持的地步,德国BBS轮毂便在不久前宣布了因为“疫情原因”而进行重组。
销售端是汽车厂商与消费者直接对接的窗口,也是车企最终获利的途径,但在疫情的影响下,4S店纷纷关门歇业,汽车的线下成交量也出现了下滑。据中汽协数据,2020年上半年汽车销量为1025.7万辆,相较于去年同期的1232.3万辆同比下降16.9%,而为了维持销量,各大经销商也是各显神通,许多销售人员都化身为网络带货直播在线上卖车,但这依然无法逆转整个汽车市场的“熊市”。
乌云散去之后总会迎来阳光,在疫情得到基本控制的现在,各行各业也渐渐恢复了往日的生机,从宽限房租的房东到在一线奋斗的医护人员,从国美酒业的医用酒精到五菱、广汽和比亚迪“不务正业”的口罩,这是一场动员了全国力量的战斗,而这场战斗的胜利已经越来越近了。
在车市,近几个月销量呈现回暖趋势,7月份(最新数据只到7月份)国内狭义乘用车市场销量达159.9万辆,同比增长7.9%,积压已久的消费欲望渐渐得到了释放,不少车企也因此实现了逆势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