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4月12日,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专家团队在知名学术期刊《自然老化》上发布研究成果:“一种被保护的复合脂质双(单酰基甘油)磷酸酯(BMP)在人体肌肉衰退阶段起到标记作用,并且能受到短期运动的调节”。
这项研究揭示,随着年龄渐长,复合脂质双(单酰基甘油)磷酸酯(BMP),会在会在组织中不断积累,这种现象可以通过适度的运动得到缓解甚至逆转。
研究团队深入剖析了人类和小鼠组织器官中的脂质随着时间推移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对人类进行短时运动干预,探究这种脂质特性的可能逆转性。
首先,他们对小鼠在衰老过程中的脂质组成变化进行了全面分析,涵盖了肌肉、肾脏、肝脏和心脏等多个部位,包括年轻(3个月大)和老年(2岁)两个阶段。
研究人员共检测到了超过1200种独特的脂质,涉及21个不同的脂质类别,发现大部分组织都呈现出脂质浓度随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在衰老过程中,BMP脂质在大部分组织中都有显著的积累,尤其是排名前十位的脂质,均为BMP脂质。
此外,研究人员还对比了年轻人(20-30岁)和老年人(65-80岁)的肌肉组织,发现人类衰老脂质组中同样存在显著的BMP积累,说明BMP的大量积累是人类衰老过程中普遍且稳定的特征。
在所有随年龄增长而累积的脂质种类中,BMP是小鼠和人类衰老过程中最为突出的特征。
最后,研究人员探讨了中等强度至高强度运动干预对BMP水平的影响,通过对12名健康绝经后女性参与者的数据分析,发现运动后BMP的积累程度明显低于静坐状态。
这意味着,尽管BMP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积累,但适当的运动却能够有效降低其浓度。
研究人员表示,未来,他们将继续深入研究BMP如何引发衰老,BMP积累对衰老进程的具体影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BMP水平的因素。
总的来说,本次研究证实,在衰老过程中,BMP确实会在组织中积累,而这种积累可以通过运动得以逆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