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向前晚年回忆起来无比后悔:如果当时继续向西打,结局大不一样

漫步时光旧梦 2025-04-19 16:41:13

【前言】

徐向前大将军这辈子打过好多仗,每赢一场,就为新中国的建立添砖加瓦。有了他的贡献,中国人民这才真正能昂首挺胸。正因为立下了这么多汗马功劳,建国后,徐向前被授予了元帅的头衔。

徐向前元帅,那可是打仗的一把好手,但他也有栽跟头的时候。那一仗,他输得挺惨,这事儿一直到老年他都记得清清楚楚。

晚年时,徐向前在一次跟老战友的聚会上,聊起了西路军当年的战斗经历。说着说着,他的眼眶就湿润了,声音也颤抖起来:“那时候,我要是能再咬咬牙,一直往西边打过去,结果说不定就大不一样了!”

这世上没法重来,徐向前元帅心里一直惦记的那场战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延安困境】

1935年的时候,咱们军队成功走完了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最后抵达了延安这个重要的地方。这一来,总算是给咱们赢得了一点休整的时间。

但是,蒋介石不打算让我军有喘息重来的空档。他绝不会放过任何一次打击我党的时机。1935年10月,蒋介石下定决心,离开了南京的总统府,跑到了西安。

他打算通过这种举动来表达自己对这场仗的重视程度,但他把自己的指挥水平想得太高了。琢磨半天,他就想出一个办法,那就是派大军去包围歼灭敌人。

这个主意是蒋介石在五次大围剿都搞不定子打死,只要有一两个小队逃出去,很快就能再拉起一支大军来。

所以,蒋介石这回动真格了,集结了好多兵马。他把陕西周边四个省份的中央军都调了过来,还有刚从东北那边开进关内,换了旗帜正在整编的张学良的东北军,以及一些地方上的军阀队伍也加入了进来。

好几十万人马都扎在陕西的外头。那时候,咱们军队刚走完长征,路上死了好多战士,总人数连五万都不到。跟蒋介石的部队一比,那真是小巫见大巫,差得太远了。

这时候,胡宗南也往北边去了,拦住了我军通过黄河进行移动的路。

碰到这种紧急关头,毛主席毫不犹豫地下了决心:“咱们往东挺进,再往西出征!”

要想干出一番大事业,就得拿出那种豁得出去的决心。与其被困住,憋屈地结束,还不如在追求梦想的路上奋力一搏,哪怕最后倒下。

头等大事是稳固陕北的革命根据地,建起一个扎实的根基。只有这样,咱们才能站稳脚跟,挡住东北军的进攻,同时保证部队转移时有稳定的物资供应。

因为南边差不多都被东北军给堵死了,所以我军眼前就剩下两条路可走,要么往东打,要么往西闯。

仔细琢磨了整个计划的可行性后,毛主席决定亲自率领我们的军队往东走。头一桩大事,就是得过黄河,拿下山西,好让咱跟华北其他地方的路都通起来。

张国焘手下的红四方面军挑起了西进的大梁,领军打仗的是徐向前。他们的目标是渡过黄河,一路往甘宁青三个省份冲,打算在那里建个新的基地。

【矛盾渊源】

让张国焘的军队往西边走,而毛主席带着自己的队伍往东边去,这背后的原因可不简单。说起来,早在长征那会儿,毛主席和张国焘就因为队伍该往哪儿走的问题,两人心里就有了疙瘩。

1935年那会儿,围剿的情况变得越来越糟,咱们中央根据地的军队不得不开始长征,慢慢朝着川陕那块苏区挪动。

张国焘这家伙,真是个不忠不义之人,肚子里尽是坏水,老想着把毛主席的领导给推翻。毛主席心里明白得很,知道权力得靠枪杆子来保住。

张国焘明显跟咱不是同路人,而且他手里还捏着一支战斗力挺强的队伍,这让毛主席心里很是不踏实。

后来,中央决定往西边进发,红三十军二话不说,直接就被编进了西路军的队伍里。

1936年11月10号,红三十军跟着大队人马过了黄河,朝着甘肃那块的军阀势力发起攻击。

战斗一开始场面就乱套了。本来打算是红三十军和红九军过了河,三十军去占永登,九军赶紧拿下红水以北的地方,好给后面的部队找个落脚点。

就在三十一军正准备渡河的时候,军委那边突然来了新指示,让他们先别过河了,转头去麻春堡。原本该负责守卫的红五军,这时却开始执行渡河任务。

这种糟糕的指挥导致过了黄河的红军队伍陷入了孤立状态,没人能帮上忙。他们原本准备的干粮只够吃四天,但现在却来到了河西走廊,这里荒无人烟,连水都找不到。

没办法了,西路军只能往一条山那边去,自己单打独斗。徐向前下令,三十军得打头阵,赶紧抢下一条山和五佛寺那地儿,好给后面的兄弟部队找个过河的地方。

一开始,西路军在战场上真的挺占上风的,把敌人打得一直往后退。徐向前就向中央提议,说西路军应该继续往西边打过去。但中央那边有个条件,就是要西路军分出一部分人来,守住一条山这个地方。

【西路兵败】

换句话说,中央红军不会替西路军守住后方,保证他们的安全。西路军得一边对付正面的敌人,一边还得小心后面的补给线,别让它被敌人给切断了。

这让本来就人手不足的西路军头疼不已。

但徐向前还是铁了心要继续往前走,因为他们不能老待在那个山区里,那简直就是自己把自己困住了。更糟糕的是,原本说好要从外蒙古那边往南送物资来帮忙的共产国际,突然说只能改从新疆那边给支援了。

因为这个原因,原本打算进攻甘肃的西路军,只能一路向西,直到到达新疆,才能拿到共产国际答应给的支援物资。

西路军急需这批物资,红五军、红九军、红三十军三个部队加起来快两万人了,但步枪总共才八千来支,分到每支枪上的子弹,平均也就十颗左右。这对于正在打仗的正规军来说,实在是太紧缺了。

所以,徐向前得领着西路军赶到新疆,去取共产国际提供的物资,要不然的话,之前牺牲的那些将士们可就白搭命了。

但这条路真是难走得很,一路上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不说,胡宗南的部队还在后面紧追不舍,前面还挡着甘陕地区的二马军阀的武装力量。

11月16号那天,国民党那边的三十七军头头儿毛炳文,没跟张国焘打招呼,直接带着人马过了黄河,就去追徐向前了。

这时候,西路军发现自己陷入了孤军奋战的境地,回头已经没路了,只能硬着头皮往前冲,打败二马。但就在这时,中央来了电报,说让他们在永昌那块地方建立起根据地。

这事儿跟徐向前的看法完全唱反调,他好几次跟中央请求,希望能继续往西走,但就像石头扔进大海,一点回响都没有。政委陈昌浩呢,他铁了心要听中央的,就是不让部队再往前迈一步。

徐向前带不动队伍,只能按陈昌浩说的,先停下。可这一停就出问题了。因为前敌指挥部和中央的命令老是不一样,西路军就只能走走停停,结果一直被马家军追着打。

到了第二年3月14号,中央让徐向前和陈昌浩回延安,剩下的西路军就在当地转成游击队了。他们俩行动起来轻快多了,最后顺利地回到了中央。

剩下的西路军战士们,基本上就是靠自己了,能不能活下去,全靠个人的能力和运气。最后,只有李先念带着的七百多人成功走到了新疆,其他人都不知道去了哪里,没了消息。

【结语】

所以,徐向前元帅心里一直有个过不去的坎儿,那就是西路军的惨败,这事儿他始终忘不了,就像心里扎了根刺,永远都拔不掉。

即使后来他赢得了无数的战斗,赶走了日本鬼子和蒋介石,哪怕他已经当上了元帅,但每到深夜,他心里还是会感到懊悔。

要是那时候他没离开,而是选择留在那儿带着西路军继续往西打,那会不会有更多的战士能活下来呢?

你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都可以在评论区说出来,咱们一起聊聊。

8 阅读:2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