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小冰期到底有多冷?它在当时造成的危害究竟有多大呢?

怀曼 2023-09-02 21:55:08

“冬奇寒,河冻数日不解”,这要是用来形容我国东北地区,大家并不觉得奇怪。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句话出自《明史·五行志》,描述的是明朝时期,南京地区的实际天气情况。

数百年前的南方,居然会是如此景象,实在让人不敢相信。接下来就不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清时期,由于小冰期所造成的严寒天气,究竟有多冷。在那个年代,这种极端天气带来的危害,又究竟有多大?

明清小冰期

明朝,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骨气的王朝之一,却也经历着中国历史上最严重的气候影响。尤其是明清小冰期中最寒冷的时期,恰恰是明末清初。因此,在有关明朝灭亡的缘由当中,甚至还出现了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说法,称明朝是被天气打败的王朝。倘若没有小冰期的影响,或许明朝还能再坚持一段时间。再不济,清军想要入关,也没有那么容易。

不少人听到这种说法,第一时间就是嗤之以鼻。毕竟一个国家或者一个王朝的灭亡,怎么能和天气扯上关系?君王和大臣们犯下的错误,难道还要推卸到自然因素的影响?可事实上,明清小冰期的出现,的确成了压垮明朝的最后一根稻草。由气候变化所引起的诸多连锁反应,给中国传统封建农业社会造成巨大冲击。食不果腹、衣不蔽寒、民不聊生,社会岌岌可危,明王朝名存实亡。

哪怕北方老百姓历来对抵御严寒都有一定的准备,可面对小冰河时期的侵袭,他们又有什么好的办法?甚至就以女真清军入关而言,将目光投向关内的主要原因之一,或许就有寒冷的因素影响。

那么更南方是否会好一些呢?就像今天的两广地区,总不至于也像北方一样,饥寒肆虐。可想象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根据相关史料记载,明清小冰河巅峰时期,广州如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如果说北方人还能借着提前做好的准备进行抵抗,那么南方人便是一点办法也没有。除去身体上的不适外,现实中的物资储备也不足以支持他们抗寒。至于朝廷?自顾尚且不暇,又怎会为百姓提供帮助。

危害

明清小冰期究竟有多冷,今人根本无法想象。特别是没有任何抵御方法之下的绝望情绪,今人也完全无法体会。也正是在如此极端的现实环境之中,小冰期的危害彻底爆发。首先是人畜的大范围死亡,在极端天气的影响下,粮食不断减产,百姓想要生存下去,根本没有多少可能。偶有少数百姓想要到其他地方投靠亲友,交通的影响也让他们举步维艰,寸步难行。无数人死在路上,眼里看不到一点希望。

其次,明清小冰河时期的灾害,既不是几年就会消散的灾害,也不是仅仅只有严寒这一种极端气候的影响。在普通人看来,这次灾害或许就是冰封的那几年时间比较困难,各地老百姓也只是在那几年过得比较凄惨罢了。可实际上,小冰河时期,是一个漫长且令人感到窒息的延续。长达数百年的时间,冰雪随时可以肆虐,就当时的社会基础建设来看,百姓只能被动接受。

至于灾害的复杂性,则是在寒灾过后,旱灾便会接踵而至。老百姓有心自救,上天却不允许。如此凄惨的现实,自然加剧了整个明朝社会体系的崩坏。走投无路的老百姓,只能选择造反谋生,这是明王朝不愿意接受,却也不得不接受的现实。新一轮的动乱开始,朝廷疲于奔命。全国各地都需要镇压、救援的同时,贪官污吏们依旧死守手中利益,这样的王朝,怎么可能不灭亡。

所以为什么说明王朝的灭亡,有一部分原因是寒冷因素的影响,这绝不是给崇祯皇帝开脱。倘若老百姓没有受到如此之多的灾难,倘若他们还能够在家乡安居乐业的生活,谁会走上造反的道路?到那时候,闯王李自成振臂一挥,百姓一定会第一时间将他拿下。只可惜灾难已经爆发,寒灾、旱灾、洪灾、瘟疫等相继出现以后,无论明王朝曾经有多强盛,都只能被历史的洪流淘汰。

小冰河的警示

历史无法改变,后人唯一能做的,就是从中吸取足够的经验教训,并避免在同样的冰河时期到来时,手足无措。明朝老百姓的无能为力,让无数历史学家感到深切的悲痛,更让他们感到历史的沉重。好在时至今日,虽然科学家们依旧没能为明清小冰河出现的缘由给出确切答案,但今人已经完全有信心应对同样的灾害。即便小冰河时期重现,相信我们也一定能挺过去。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长征,寻常的自然灾害,已经不足以摧垮人类的精神意志,可人为的极端,却让越来越多的人不寒而栗。土地资源、海洋资源等等,当自然生态被彻底破坏,最终的承担者依旧会是人类。小冰河时期的危害换了一种形势出现,人类却全然不知,这又将是何等讽刺的一件事情。

0 阅读:148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