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我带着青春的热血和对军营生活的憧憬,告别家乡,踏上了参军的旅途。那是一个充满激情与希望的年代,祖国的号召激励着千千万万的青年投身军旅。而我原本梦想成为一名汽车兵,却因为接兵干部的一句话,被分配到了炊事班。那时的我满心不甘,觉得命运亏待了自己。正是这一看似平凡的岗位,让我找到了人生的价值,改变了我的命运,也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人生没有小岗位,只有不努力的人。今天,我想用这段经历,讲述一个普通士兵如何在平凡中绽放光芒的故事。
1973年的夏天,阳光炙烤着大地。我刚满19岁,怀揣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坐上了绿皮火车,向西北戈壁进发。火车一路向前,窗外的景色从翠绿的稻田渐渐变成了荒凉的黄沙。我满脑子想着未来:穿上笔挺的军装,驾驶东风卡车驰骋在大漠公路上,完成一次次光荣的任务。那时的我,甚至已经在脑海中排练了回家后如何向乡亲们炫耀的场景。
当火车停在那片黄沙漫天的土地上时,我才意识到,这里远比想象中更加荒凉。热浪混杂着细沙扑面而来,远处的营房低矮破旧,孤零零地伫立在广袤无垠的戈壁滩上。这是祖国的西北,是国防的前沿,也是我即将开启军旅生涯的地方。
接我们的连长是个皮肤黝黑、身材消瘦的中年人,大家都叫他李连长。他的脸被风沙磨得粗糙不堪,却有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他手里拿着一张名单,一个个点名,轮到我的时候,他抬头看了我一眼,目光停留在我的结实臂膀上几秒,然后说道:“小子,这兵我要了!”
听到这句话,我心里一阵激动,心想:看来我的体格得到了认可,成为汽车兵指日可待。李连长接下来的话却让我满头雾水。他说:“原本你是去汽车连的,现在调到炊事班。”我愣住了,怎么也没想到,自己满怀期待的军旅生涯,居然从烧火做饭开始。
我不甘心,连忙追上李连长,希望能争取机会:“连长,我报的是汽车兵啊,能不能再考虑一下?”李连长头也不回地说:“部队不是菜市场,由不得你挑三拣四。炊事班缺人手,你小子身板结实,正合适。”那一刻,我的热情被浇了个透心凉,内心充满了失落和委屈。
那天晚上,我躺在硬邦邦的木板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耳边是家人的嘱托和对未来的期待,脑海中却全是对炊事班的抗拒。我不明白,为什么别人能穿着笔挺的军装开车,而我只能围着锅台转圈?我甚至不敢给家里写信,害怕他们失望。
炊事班的生活比我想象中还要苦。每天凌晨三点起床,生火、和面、蒸馒头,一天三顿饭要保证全连每个人都能吃饱。凌晨的戈壁冷得刺骨,灶房里却热得像蒸笼,烟熏火燎间,我一边咳嗽一边忙碌。手上磨满了水泡,眼睛被烟熏得通红,腰酸背痛成了家常便饭。
炊事班长马师傅是个四十多岁的老兵,手艺精湛,但为人严厉。他告诉我:“小子,炊事班有三苦:苦干、苦练、苦学。咱们做的不只是饭菜,还是战士们的战斗力!”虽然嘴上答应着,但那时的我并不认可这句话,心里总觉得炊事班的活儿没有价值。
一次连队篮球赛,我趁着送水的机会偷偷在场边看比赛。汽车连的小伙子们身穿整洁的军装,打得热火朝天,尤其是张大勇,一个高高瘦瘦的山西小伙,投篮十分精准。他看到我后捂着鼻子开玩笑:“哟,一身油烟味,跟个厨子似的!”周围的战友们哄笑不止。我气得脸上发烫,却只能默默忍下这份羞辱。
命运的转折出现在1974年的春天。那时,部队进行了一次跨区大演习,炊事班负责全线的饮食保障。大漠的春天风沙肆虐,我们顶着风沙架起野战灶,坚持为战士们送上热饭热菜。一天,我随炊事车给前沿阵地送饭,路上发现一辆东风车陷在沙坑里无法动弹,正是张大勇他们班的车。
我二话不说冲了过去,用饭盒挖沙、垫石头,硬是将车从沙坑里救了出来。张大勇满脸惊讶,拍着我的肩膀说:“没看出来啊,你小子挺有办法。”那一刻,我第一次感受到炊事班的价值,原来,我们的工作也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
演习结束后,张大勇主动向我道歉,说以前不该看不起炊事班。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想起父亲临行前的叮嘱:“在哪个岗位都要做好一名合格的战士。”我突然明白了,岗位没有高低之分,只要努力,就能证明自己的价值。
从那以后,我开始主动向马师傅请教厨艺,学习如何在有限的条件下做出可口的饭菜。戈壁滩上缺水少菜,我甚至在营房后面开辟了一块小菜地,用泔水当肥料,种出了青菜和萝卜。当战友们第一次吃到新鲜蔬菜时,纷纷竖起大拇指:“王建军,你小子有两下子!”
1975年夏天,连队执行国防工程施工任务,条件极其艰苦。一次突发沙尘暴,一个施工班被困在外面,我背着热汤和馒头徒步两个小时将他们救了回来。战友们端着热汤,感动得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深深体会到炊事班的意义,战士们吃得好,才有力气保卫祖国。
年底的军事比武中,我报名参加5000米越野赛,最终夺得了连队第一名。大家都惊讶于我的体力,我笑着说:“每天搬煤块和面袋子,比负重跑还厉害呢!”从那以后,再也没人小瞧炊事班的兵。
1976年冬天,我退伍了。临行前,李连长对我说:“建军,炊事班最能磨练人,你没让我失望。”我带着炊事班的经历和战友们的祝福,走向了新的生活。
多年后,我带着儿子回到老部队,站在那片黄沙漫天的戈壁上,我对他说:“人生没有不重要的岗位,只有不珍惜的态度。正是这片戈壁,让我明白了这个道理。”风吹起细沙,仿佛又回到了那个夏天,我听见李连长的声音在耳边响起:“小子,这兵我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