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网上流传的一个数据可真把大伙儿给惊到了:2024年,咱们国家的人均存款居然一跃超过了10万元大关!也就是说,你要是家里有三口人,那存款怎么着也得超过30万元,这才勉强算跟上大伙儿的节奏。这消息一出,不少人心里头那个嘀咕:“我是不是又成了那个拖后腿的了?”
根据央行最新出炉的金融数据,去年全国老百姓的存款那是噌噌地往上涨,足足增加了14.26万亿元,累计存款余额都飙到151万亿元了。人均一摊,嘿,还真就差不多是10.7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咱们国人这存钱意识,那是越来越强了。
不过在这存钱大军里头,北京和上海的朋友们那绝对是领跑的。北京的人均存款高达32.5万元,上海也不甘示弱,达到了25万元。你算算看,在北京,一个三口之家,平均存款都快摸到100万元的门槛了!这可真让人感叹,同样是存钱,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咱们中国人历来就有存钱的传统,老话儿说“手里有粮,心中不慌”。但这几年,这传统似乎被发扬光大了。疫情前,大家每年新增的存款也就8万亿元左右;可疫情一来,这数字就像是被打了鸡血,噌噌地往上窜。到了2024年,虽然存款增速稍微放缓了点儿,但那股子增长的劲儿头,还是杠杠的。
这就让人纳闷了:经济增速放缓的大背景下,咱们这存款咋还能涨得这么快呢?说白了,这些存款都是咱们一分一分从牙缝里省出来的。数据显示,去年住户人均存款同比增长超过了10%,可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呢?只有5.3%。这说明啥?说明咱们的存款增长,很大程度上是靠压缩生活开支硬挤出来的。
再看看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个指标,从2019年到2024年,它的增速那是一路下滑,从原先的8%降到了3.5%。这说明啥?说明咱们老百姓在消费上那是越来越精打细算了,不再像以前那样大手大脚,花钱如流水了。
存款多了,自然是好事,意味着咱们应对风险的能力更强了。但经济学上有个词儿叫“合成谬误”,就是说啊,对个体有利的选择,可能对整体并不一定有利。一个人存钱,那当然是好事;但如果大家都只存钱不消费,那消费需求就得减弱,对经济可就不利了。
所以,因为存款太多对经济有负面影响,国家就开始降息了,利率那是一降再降,都降到历史低位了。现在国有大行的存款利率也就1.5%左右,简直是低得不能再低了。
利率这么低可咋办呢?大伙儿就开始琢磨别的法子了。2024年理财市场规模那是突飞猛进,猛增了3万多亿元,增长率达到了12%。为啥?还不是因为存款利率太低,逼得大家去买那些收益稍微高点的理财产品了。
还有些更胆大的朋友,直接把钱投进了股市。去年A股市场新开户数那可是将近2500万户,增长了17%。这都是低利率和股市回暖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不管是理财还是股市啊,都没能改变咱们存钱的习惯。咱们骨子里头对未来的那种不安全感,总是让咱们想多存点钱,以备不时之需。只要这种不安全感还在,将来哪怕存款利率再降,咱们的存款规模啊,还会继续往上涨。
人均存款超过10万元,这只是个开始,未来这个数字还得继续往高处走。但咱们得明白,这些存款可不是靠高收入攒下来的,而是靠咱们节省生活开支换来的。所以存款多了并不意味着咱们的生活质量就提高了。理性存款、合理消费,这才是咱们应该追求的生活方式。
作者:数据不可靠
央行数据,90%的账户,存款不到1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