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团队-明忆
字数:4789,阅读时间:约12分钟
编者按:近一段时间,关于倭寇成分的问题,又弄得比较热闹。可对于倭寇,很多人可能都只会想到在明朝东南的肆虐。不过16世纪~17世纪初,这些横行海上的暴徒,他们倒也没有必要抓着明朝死磕。同样处于亚洲东部的李氏朝鲜、琉球、吕宋等地,虽然并不像明朝东南那般富庶,但它们或因实力较弱,又或是因为对地方掌握能力弱,从而也成为了倭寇肆虐的地区,本期就聚焦于这些地区,看看在这些国家地区,是如何看待袭扰领地的倭寇。
在明朝沿海之外,倭寇泛滥最严重的莫过于位于北方李氏朝鲜。由于李氏朝鲜与日本隔海相望,因此双方之间交流更加频繁,也更多的遭到日本地方时和倭寇的袭扰,以至于“倭变……连年侵边”。排除丰臣政权发动的朝鲜之役,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因李氏朝鲜因误杀恒居倭(居住在朝鲜的日本人),引发的“庚午倭变”,和对李氏朝鲜造成极大冲击的“乙卯倭乱”。
▲朝鲜描绘的倭寇形象
先来看时间较早的“庚午倭变”,这起倭乱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庆尚道治下荠浦的当地官员和 “恒居倭”,因征收煮盐用的“吐木”而爆发冲突。在冲突过程中,“恒居倭”四人被朝鲜官兵射杀,对此日本人的反应可谓是极具殖民者风范,对马岛大名宗氏立刻借此机会“分遣兵船数百艘,与此处及釜山浦等边将相战耳”。
在当地的“荠浦恒居倭酋大赵马道、奴古守长等”的带领下“率倭四五千馀名,着甲胄持弓箭抢剑防牌,围城焚荡城底人家,烟焰涨天”。
▲对马岛
在朝鲜用“和亲之言”稳住对马岛,借机调集多方兵力,用武力将倭寇驱逐,但这场战争除了大量官员和兵卒战死,还有“倭贼入寇,人民之室庐焚荡,多被伤害,不成人形者居半”。不过对于倭乱,倭寇在战术表现上并无太多记载,但是过程中,朝鲜与对马宗家之间的外交却是信息量极大。
从对马宗家尽可能保护被俘的朝鲜高级官员等举措,以及对朝鲜的外交辞令来看,他们本身对侵占朝鲜领土的兴趣不大,相反,他们所追求的首先是稳定开放的通商贸易,其次便是让日本人在朝鲜的社区即“三浦倭馆”,免除朝鲜的赋税徭役,成为一个可以独自运营的商馆。
▲倭寇对朝鲜的破坏也极为严重
相比“庚午倭变”,二十多年后爆发的“乙卯倭变”,则是除万历朝鲜之役外,对李氏朝鲜带来最大破坏的一次倭变。这次倭变相比过去最大的变化,便是倭寇在装备上的巨大升级,相比过去日本战船“古者倭船,以薄板为之,故破之甚易”,此次倭寇的船只“今则与唐人交通,造船极牢,铳筒终不可破也”。
更大的变化还是倭寇所使用的火器,对此朝鲜人将其评价为“倭之用铳筒极巧”,根据降倭带来的火器“日本倭人平长亲(朝鲜当时将陌生的日本武士姓氏记作“平”)所持来铳筒,至为精巧,所剂火药,亦猛烈”来看,这种能单人携带的铳筒极有可能正是葡萄牙人带来的火绳枪。
▲肆虐明朝东南的倭寇也装备了相当数量的火绳枪
不过比起“庚午倭乱”中,明确记载倭寇来源于“三浦之倭与马岛”,“乙卯倭乱”中,这支倭寇的成分,就让当时的李氏朝鲜有些摸不着头脑。比如当时的朝鲜大臣发现倭寇给朝鲜的书信中“且其书契,要到京师官家等语,皆中原所用语也……且倭人不奉嘉靖年号,而今称嘉靖三十四年,尤可疑也。”故此以朝鲜大臣沈连源为首,认为这些倭寇“今之来寇者,亦必有中国之人也。不然则此倭,必惯行中国者也。”
根据这些记载,日本的一些学者,将这起倭乱认为是王直为首的“中国倭寇”对朝鲜发动的劫掠。但是吧,这次倭乱虽里面可能有中国人参与,但这屎盆子扣给王直也多少有些过分了。且不说王直在被明朝驱逐后,全部人员总共也不过“于平户岛见之,率三百余人乘一大船……大槪其类二千余人”。在倭乱期间,从来犯倭寇和对马岛与朝鲜进行的交涉来看,这些倭寇显然是以日本人为主导。
▲王直的武装力量还不足以独自进行高强度战争
在倭寇与朝鲜的交涉中,其首领解释自己侵扰的原因为“汝国与我等相交甚厚,近来三四年间,多杀我国无罪之人,今为仇雠”。这一点显然是指朝鲜与日本或者说对马岛之间的矛盾,对此朝鲜上层也自知“近年以来,倭船过海者,辄击而杀之,其怨深矣”。
而且在朝鲜与倭寇交战时,对马岛宗家“对马岛主书契所谓九百馀只云者,虑或本岛虚张船数”来作为威胁,可见在朝鲜的倭寇和对马岛之间,依然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而王直等走私海商却与之相反,并没有记载他们和对马岛之间有什么直接关系。因此,这些倭寇可能是长期在中国东南沿海活动的“此倭乃中国作贼之类”,他们因是对马岛手下,或关系比较密切而再次为保证对马岛的贸易利益,而前去袭掠朝鲜。
▲对马岛也是明朝东南倭寇的一个主要聚集地
与朝鲜相比,由于琉球的史料文献因各种原因的大量散佚,导致琉球与倭寇之间的情况,只能通过一些琐碎的信息来进行分析。比如在《明实录》中记载,嘉靖三十五年“倭寇自浙直还人海至琉球国境上,中山王世子尚元遣兵邀击尽歼之”。
琉球文献《历代宝案》中,收录有嘉靖三十七年,有倭寇船只“倭寇被风,漂流船只至于国境内”,当地土官马必度等对倭寇“放火烧船,格杀殆尽”,之后还将被倭寇掳掠的明朝百姓送还。
可见由于琉球王国的位置,时常有倭寇船只主动或被动来到琉球沿海,而琉球上下的果断行为,可以认为它们是将倭寇视为一种严重威胁。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识别出其中中国百姓并将其送还,可见琉球人是能区分明朝人与日本人的不同。
▲琉球也是倭寇袭扰的重灾区
说完了东亚国家,再将视线向南,说一说另外两个也被倭寇袭扰过的势力,那就是吕宋的西班牙殖民者和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者。作为日本向南进入东南亚的海路必经之地,吕宋不仅也是倭寇频繁光顾之地,由于当地的本土土著势力较弱,因而也成了倭寇落脚的定居点。
其中最重要的,是今天位于吕宋岛北部的阿帕里市,这里生活的伊巴纳格人为摆脱西班牙殖民者的控制,而与日本倭寇结盟,但就像所有试图驱虎吞狼的民族一样,伊巴纳格人也翻车被倭寇所征服,而这些倭寇的活动也引发了他们与西班牙殖民者之间的卡加廷战役。
▲卡加廷战役
这些倭寇无论是在战斗力还是装备方面,都得到了西班牙殖民者的高度肯定,根据菲律宾总督隆基略给西班牙国王菲力二世的信中,描述称“Los japoneses son la gente más belicosa que hay por acá. Traen artillería y mucha arcabucería y piquería。Usan Armas defensivas para elcuerpo。(日本人是这里最好战的民族。他们带来了大炮以及许多火绳枪兵和长枪兵。他们穿着防御用的铠甲。)”
这些倭寇由一位记载为“Tay Fusa”的人率领,这个名字从读音来看应该是音译自日语的“タイフさん(大夫大人)”,不过其驾驶的船只中,是由一艘中式帆船和十多艘小型舢板船组成,因此很有可能也是原本在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活动的倭寇南下。
▲《倭寇图卷》中描述的倭寇舰队,也是由一艘大型海船和多艘小舢板船组成的舰队
不过卡廷加之战并非是独立事件,虽说此战以倭寇失败告终,但他们所建立的独立商馆却在很长时间 一直得以维持。更重要的是,这还并不只是日本人在吕宋唯一的社区商馆,实际上早在16世纪中叶,西班牙殖民者在吕宋势力孱弱之时,日本人就已在吕宋建立多个社区,并在之后和西班牙殖民者长期竞争对马尼拉的控制。
而这种竞争使得西班牙殖民者和日本殖民者之间武装冲突不断,尤其是在1585年,邦板牙的日本殖民者与当地土著合作对西班牙殖民者发动攻击,在战局不利的情况下,还在两年后得到了倭寇武装的支持,从其中的参与者中,有来自松浦家治下平户的日本切利支丹若翰·加约船长参与。
▲马尼拉纪念日本大名高山右近的雕像
除了殖民者之间的矛盾,海上倭寇的袭扰也一直长期存在,这迫使西班牙殖民者当局在1599年,专门派遣舰队清缴吕宋沿岸的倭寇船只,并将一位俘虏带到马尼拉在日本人和华人杀鸡儆猴。之所以华人在这里也露了脸,是因为吕宋也遭受过明朝海盗+倭寇的组合式袭扰,这边是由明朝海盗林凤拉拢倭寇,一起进攻吕宋的马尼拉战役。
将马尼拉战役和卡加廷战役进行对比,会发现两者存在的巨大差异,虽然马尼拉战役中,林凤也由于倭寇合作,但在林凤的指挥下,他们没有与当地的日本社会商馆合作,而且作战模式也表现出极大的机会主义,而非与西班牙殖民者进行高强度对抗。
▲菲律宾的林凤雕像
插句题外话,比较抽象的是,林凤作为海盗他虽然所作所为并不比倭寇好到哪,但可能是华人身份的滤镜,让他在菲律宾文化中,成为了一个亦正亦邪的反英雄。以至于菲律宾前总统费迪南德·马克思,就曾公开声称自己是林凤的后代。说回正题,相比于吕宋和倭寇之间的一地鸡毛,在澳门的葡萄牙殖民者,他们和倭寇之间的关系就呈现出暗流涌动的景象。
▲澳门葡萄牙殖民地
由于葡萄牙在东亚的贩奴活动,使得在澳门产生了大量葡萄牙-日本混血儿,加之为弥补澳门当地葡萄牙军事力量不足,葡萄牙殖民者还鼓励当地葡萄牙人豢养日本浪人作为潜在兵员。当17世纪,澳门的葡萄牙当局意识到,越来越多带有武装的日本奴隶和混血儿,可能会带来的威胁时,日本的大名和倭寇们,也同样发觉了可乘之机。
▲英国旅行者绘制的澳门日本奴隶形象
1608年,一艘来自日本大名有马晴信的朱印船,以遭受风浪为由在澳门停泊。介于澳门当地明朝百姓对于日本人的反感,澳门的葡萄牙市政局建议这些日本人,在明年季风到来前低调活动,然而这些日本人不仅不为所动,甚至其中数十名武装人员大摇大摆的在街道上游行。
之后又有一批日本人以船只沉没为由在澳门登陆,两方人迅速合流并与澳门当地人发生武装冲突,最终迫使葡萄牙殖民者进行武力镇压和对幸存者的驱逐。
▲日本朱印船
虽然此次事件,看起来和其他倭寇事件相比有所不同,但将两年后的另一个事件同澳门事件进行串联就会发现端倪。1610年在有马家挑拨下,德川家康下令击沉葡萄牙派遣来进行贸易,并就澳门事件一事交涉的 “格拉萨圣母”号。这起“格拉萨圣母”号事件,极大影响了澳门-长崎海上贸易的,甚至可以说是葡萄牙在东亚海上贸易地位的转折点之一。
对此笔者有一个阴谋论的猜想,澳门-长崎贸易的收入,主要通过长崎进了幕府的腰包,而与之相对的,那些地方大名想要从海上贸易中分一杯羹,只能自己组织朱印船贸易,而这就与稳定存在的葡萄牙商船形成了竞争关系。那么是否有一种可能,两起事件其实都是有马家在布的一个局,一个为了将葡萄牙人驱逐出海上贸易的局。
▲葡萄牙商船
最后,将罗列出的倭寇活动特征摘出,可以发现这些倭寇内虽说有些的确有明朝人参与其中,但大规模的倭寇行动,无一例外都和日本本土大名有很深的联系,活动的目的更是带有鲜明的殖民主义色彩。
虽说日本处于四分五裂的战国时代,但极大的人口密度、脆弱的农业基础、大规模金银矿开采所带来的商品经济活跃等等,这些都决定了日本在前近代的社会形态,与我们所熟知的东亚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可能。
▲朝鲜之役的爆发,正是日本战国时代发展方向的延伸
至于那些坚信倭寇都是中国人假扮的,只能说,都到21世纪了,先多睁眼看看世界吧。
参考文献:
《朝鲜中宗实录》
《朝鲜明宗实录》
《明世宗实录》
《历代宝案》
郑舜功《日本一鉴》
外山干夫《松浦隆信、平戸に夢を託す》
金炳镇《14世纪-17世纪中叶朝鲜对明和日本贸易关系史研究》
王晓云《明代倭寇之患与中琉关系》
碧儿姬.特伦-威纳《马尼拉的诞生:大航海时代西班牙、中国、日本的交会》
《General Archive of the Indies, Philippines》
《2010, At the Crossroads: Limahon and Wako in Sixteenth-Century Philippines》
Reid.Anthony 《Southeast Asia in the Age of Commerce, 1450-1680》
孔颖《明季澳门“倭奴”辨析》
本文系冷兵器研究所原创稿件,主编原廓、作者明忆,任何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