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14亿元!李嘉诚再曝大消息

地产的变革与创新 2024-08-27 01:56:25
近日,一则消息在房地产圈引起轩然大波。 李嘉诚旗下上海“巨无霸”项目——高尚领域40%股权再次遭遇流拍,尽管起拍价较上次下调了10%,降至48.14亿元,却依旧无人问津。 这一数字,本应吸引众多投资者的目光,结果却是出人意料的冷清。 拍卖的细节也令人玩味:仅有一位报名者,却吸引了近2.4万人的围观,但最终,这场拍卖以零出价告终。 事实上,这已是该项目股权的第二次拍卖。首次拍卖时,起拍价更是高达53.49亿元,结果同样因为缺乏买家而流拍。 这个曾被誉为上海中环最大城市综合体的项目,如今却陷入尴尬境地,令人唏嘘。 01 两次拍卖,两次尴尬流拍 高尚领域项目,自2006年在上海普陀区拿地起便备受瞩目。 由李嘉诚的长实集团与和润集团联手打造,以其117万平方米的体量,集酒店、办公、住宅和娱乐多功能于一体的设计,坐落于上海中环核心位置,被誉为“巨无霸”商业项目。 2020年4月,项目商业部分的开业,曾给市场带来一线希望,似乎预示着项目正按计划顺利推进。 然而,和润集团的债务危机突然爆发,如同平地惊雷,给这个备受瞩目的项目蒙上了一层阴影。 危机不仅动摇了和润集团的稳定性,其法定代表人虞松波也因债务问题遭受消费限制,并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项目带来沉重一击。 在京东资产交易平台上,项目的40%股权拍卖遭遇了两次尴尬的流拍。 首次拍卖以53.49亿元的高价起拍,因无人问津而黯然收场。第二次拍卖,起拍价降至48.14亿元,尽管有1人报名,但最终仍未能逃脱流拍的命运。 这一结果出乎预料,市场的冷漠反应,与项目背后的品牌光环形成了鲜明对比,让人不禁对项目的未来充满疑惑。 除此之外,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如部分房地产尚未取得实测报告,土地出让金的补缴问题也未得到妥善解决。 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如同一块块绊脚石,让潜在的投资者望而却步。 在这样的背景下,谁还愿意接手一个背负着巨额债务的项目?谁又能保证项目后续开发的顺利进行? 面对这样的困境,高尚领域项目的未来变得扑朔迷离。 02 李嘉诚的谨慎 尽管对项目抱有厚望,但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长实集团选择了谨慎。 在高尚领域项目的股权拍卖中,长实集团作为大股东,握有优先购买权,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沉默,按兵不动。 这种谨慎态度,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猜测。这是否意味着长实集团对项目的未来缺乏信心,还是说,他们在策略性地等待一个更有利的购买时机? 这种沉默背后,或许隐藏着更为深远的考量。 一方面,长实集团或许对项目前景有所保留;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在等待一个更低的入手点,以更为优惠的价格获取优质资产,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其次,作为大股东,长实集团对高尚领域的了解和掌控,远超其他潜在买家。 他们可能认为,当前的拍卖价格并未充分反映项目的实际价值,或者市场条件尚未成熟,因此选择等待一个更合适的价格点。 此外,长实集团的沉默,也可能是出于对项目未来发展的深思熟虑。 高尚领域项目虽然地理位置优越,规划完善,但仍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和润集团的债务问题、项目本身的不确定性等。 这种策略性的沉默,可能是在为未来的行动做准备,以确保项目的长期成功。 李嘉诚一直强调“不赚最后一个铜板”的投资理念,即在投资中追求稳健而非冒险,注重长期的可持续发展而非短期的利益最大化。 这种理念,可能也是长实集团在高尚领域项目中选择沉默的原因之一。 只有当这些问题得到解决,或者市场价格跌至一个合理的水平时,长实集团才会考虑出手。 李嘉诚的谨慎,或许正是他对市场的深刻理解和精准判断。 他知道,在这个市场中,时机就是一切。 03 下一步:坚守还是撤退? 李嘉诚旗下的长实集团,一直秉承“捂盘惜售”的策略,希望通过时间来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但这一次,时间似乎并没有站在开发商这边。无人出价的尴尬流拍局面,让长实集团的这一策略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市场的冷漠,买家的犹豫,无不在告诉他,捂盘的代价,远比想象中的要沉重。 高尚领域项目从2006年拿地至今,已经过去了18年。 18年,对于一个项目来说,是一个漫长的周期。这个时间跨度,足以让一个婴儿成长为青年,让一座城市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对于高尚领域来说,这18年,却如同一场漫长的等待,一场没有尽头的捂盘游戏。 在这个周期里,高尚领域见证了上海的变迁,也经历了自己的起伏。从规划到实施,从建设到停滞,这个项目似乎一直在与时间赛跑。 它的地理位置,无疑是它最大的优势,但同时也是最大的负担。 在这里,每一个细节都可能被放大,每一个失误都可能被关注,甚至每一个未兑现的承诺,都可能成为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48.14亿的起拍价,相较于首次拍卖的53.49亿,已是诚意十足。但市场的反应却是冷冷清清,无人问津。 债务危机、项目未完工、土地出让金的补缴问题,这些现实的问题,如同一道道难以逾越的障碍,让潜在的买家望而却步。这一结果,无疑是对长实集团捂盘策略的沉重打击。 长实集团的业绩报告,更是给捂盘策略敲响了警钟。 2024年上半年,内地业务营收几近腰斩,物业销售收入同比下降43.8%,这些冰冷的数字,无情地揭示了捂盘策略的代价。 面对流拍的尴尬,他会如何调整策略,是坚守这块曾经的宝地,还是寻找新的投资机会? 对于长实集团来说,面对当前的市场状况,是继续坚守,还是选择适时撤退,成为一个艰难的选择。 一方面,坚守意味着继续承担项目的财务成本和不确定性风险;另一方面,撤退则意味着放弃可能的长期收益。 如果项目能够解决债务问题,并完善自身问题,可能会有其他开发商愿意接手。如果项目无法解决债务问题,且无人接手,最终可能面临烂尾的命运。 时间,这位曾经的盟友,现在却成为了最大的变数。 市场的寒风,已经吹进了长实集团的殿堂,李嘉诚的商业帝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来源:行研君
0 阅读: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