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秋天,东郊民巷的一个大宅院里。
以毛主席、朱老总为首的领导人坐在院子里。
随着“吱呀”,门外走进来了一个人,在看到毛主席等人的时候,他感到非常吃惊,从未见过大人物的他,如今要为伟大的人民领袖表演,这可如何是好?
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后,他按下自己内心的激动走上了台。
在表演结束之后,毛主席他们连声叫好,并与普通观众一样,高声呼喊:侯先生,再来一个。这让身为相声艺人的侯宝林极其激动。
这就是侯宝林第一次为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表演相声。
弃戏选相声侯宝林小时,由于家庭贫困,他被送到了一户侯姓人家作为养子,从此他就成为了这家的孩子。
原本以为在身为厨师的养父家里生活,可以平平安安的长大。
谁知没过多久,侯宝林的养父便失业了。
养父的失业导致他们的家庭条件直线下降,不得不多次搬家。最终在迫于无奈的情况下,与他的姥姥以及大舅他们挤在了只有八平米的小房间内。
在这样的家庭条件下,侯宝林逐渐成长。慢慢的,到了十二岁的那年,他的养父为了让他有一个可以赖以生存的技能,便将其送到了颜泽甫老师那学习京剧。
从此之后,他重复着每天天刚亮就起床、生火、烧水,然后去吊嗓子的顺序,按部就班地走着。
在颜老师的培养下,侯宝林逐渐开始上台演戏。
为了生计,侯宝林曾随师傅去过天桥,也曾到过妓院卖唱,就这样过了三年。
侯宝林十五岁那年,他的养母去世了,师傅也带着家人前往太原演出,他只得选择回到了养父家。
谁知,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他们没有钱交房租,被房东赶出了家门。
侯宝林只得借住在朋友家中。
之后,侯宝林一直在不断地演出。而他的演出场地周围刚好有一个相声场地,闲暇之余,他便会前去听相声。
随着时间的发展,侯宝林渐渐地发现了相声的乐趣,逐渐喜欢上了相声。
一次偶然的机会,侯宝林发现说相声的人手不够,便毛遂自荐站上了相声的舞台,开始了自己说相声的生涯。但是他不仅仅只是说相声,同时他也会唱戏。
一个人吃两家饭,这使得他当时的班主十分的不舒服,加上其他人的排挤,侯宝林离开了当时的班子,回到了原来的地方,重新开始。
为了讨生活,只要是有说唱的地方,他都会去。
直到1939年,侯宝林才得了师傅的认可,让他和师弟李宝棋一起登台演出。
有一次,他俩被介绍到了沈阳表演。侯宝林表演了太平歌词里的《五猪救母》,这一段表演之后,有一个富家打扮的人上来,递给了侯宝林一块钱(当时其他人基本都是给几分钱),并告诉他以后不要再唱《五猪救母》了。
按道理说,相声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加一两段其他的表演也无伤大雅,这位富家子弟为何会这样做呢?
原来,《五猪救母》所讲的故事是关于屠夫杀母猪,但母猪的五个孩子为了救母,叼走了屠夫杀猪的工具,最后屠夫被感化成佛的故事。
而那位富家子弟刚好就是回族子民。
回族向来将猪奉为自己的灵物,刚好侯宝林讲了这样故事,便发生了上述的状况。
后来有人告诉侯宝林他们说这位富家子弟的表现算是比较文明的,如果是一些混社会的遇见,侯宝林他们极有可能会挨揍。
在得知这件事儿后没多久,侯宝林和他的师弟连随身的行李都不要了,急忙逃走。
在回到了关内之后,侯宝林在天津呆了五年,这五年的时间里,他不断地沉淀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
为主席说相声1949年的夏末秋初的一天,北京市文委找到了侯宝林,让他准备准备,说是晚上会有车接他去一个地方进行表演,但是却没告诉他去哪里,为谁表演。
面对这样的情况,侯宝林不免会在心里嘀咕,有点怀疑但又不敢不去。
因为这次找他的是市文委,如果是别人,完全可以推了,但是市文委不可以推,加上侯宝林心里是相信文委的,所以晚上他就随着车去了。
谁也没想到,这一去,侯宝林就见到了他从不敢想会见到的大人物——毛主席以及其他的国家领导。
在见到以毛主席为主的领导人之后,侯宝林是有一瞬间的惊讶的,但在惊讶之后,他便及时地调整了自己的心态,想要以最好的状态将相声讲给毛主席听。
毫无疑问,他做到了。
在侯宝林的相声中,毛主席从平日里的浅浅一笑变成了忍不住大笑。
并且每次在侯宝林的相声结束之后,主席还会与普通人一样,会给侯宝林叫好,并且让他返场。
但是这返场次数多了,就让侯宝林犯了难……
按说返场次数多代表的是毛主席对侯宝林相声的认可,侯宝林怎么会觉得为难呢?
原来是返场次数太多了,侯宝林的新的段子已经快讲完了,又不能一直给主席讲旧段子,这该怎么办?
后来,侯宝林就拉着他的搭档不断地创作,一起按照想法进行编演。
最终才得以更好地为主席以及他人表演。
说起来,其实不只是毛主席喜欢听侯宝林的相声,周总理、朱老总以及刘少奇都很喜欢侯宝林的相声。
有一次,侯宝林的妻子在陪周总理跳舞之时,周总理开玩笑似地说道,希望侯宝林可以放开自己的思想,多写一些关乎民众的好段子。
这足以证明总理对侯宝林相声的认可。
此后,毛主席经常与刘少奇他们一起听侯宝林讲相声,有时在表演结束之后,这些领导人也会邀请侯宝林与他们一起观看其他的节目。
而在这期间,侯宝林与刘少奇一家有了深厚的情谊。
一次,表演结束后,侯宝林受邀与他们一起看《杀人喜剧》,在看这部电影的过程中,刘少奇的妻子王光美一直在为刘主席讲解电影。
谁知,在这部电影中也有作为高材生的王光美只知道如何读却不知含义的词语。
当侯宝林在发现王光美不知道词的含义之后,立马解释了这个词的意思,这让王光美对其刮目相看。
后来因为各种事情,侯宝林并没有再为领导人说过相声,仅仅在毛主席病重时,录过一段相声,给毛主席听。
直到1977年的团拜会上,侯宝林被安排与王光美坐在一起。
此时,刘少奇已经离世,侯宝林感念刘少奇,特意将自己偶然获得的熊猫牌香烟赠与王光美。因为他知道刘少奇生前最喜欢抽熊猫牌香烟。
后来王光美也十分关注侯宝林一家的情况,并在其艰难时,给予诸多帮助。到了1982年,机缘巧合之下,两家竟然成了邻居。
侯宝林因相声与领导人结识,与刘少奇一家结下深厚情谊,那么他的相声到底有什么,为何让毛主席在病重时,仍然想听一下?
幽默是他的底色相声是一门以“说学逗唱”为基本的表演形式,将观众称之为衣食父母,主要目的是为了将观众逗笑,使他们在繁忙的生活当中可以放松一下。
那么,相声表演者本身的幽默是必不可少的。
侯宝林作为在毛主席面前表演相声的人,幽默是他的底色。他的朋友多数都是被其幽默的语言吸引而交往的。
侯宝林在晚年时期因为胃癌需要被医院切除全胃,正常人都会对这件事儿感到害怕或者是因为生病不愿意说话。
他则与人相反。
他在与一个年轻医生聊天的时候告诉人家他在做手术被推往手术室的时候并不害怕,反而觉得这跟坐火车一样。
但也有不一样,火车上不需要脱光。
这话一出,当场让所有人都开心地笑了起来,病房里气氛一时欢乐了起来。在侯宝林的生活中,他利用幽默调动大家情绪的情况层出不穷。
这种幽默也被侯宝林带到了相声当中。
他的相声中多运用“悖论”的方式来给大家讲述故事,将常见的物品、词语等用一种不一样的理解表述出来,从而达到引人发笑的目的。
如:侯宝林口中的“驾崩”就曾引得大家哈哈大笑,那么他是怎么解释“驾崩”的呢?他口中的“驾崩”就是“架出去崩了”。
还有“煮熟的鸭子会飞”、“骡子掉进茶碗里淹死了”以及“粗心医生将医疗器械忘在了患者身体里,患者讽刺医生让医生给身体装一个拉链”等等的段子。
这些段子用和平时不一样的方式为观众描述了一些词语或者是现象。
一些不可能在现实当中发生的事情在侯宝林的相声段子里发生了,合理地运用这些“不可能”就可以达到让观众捧腹大笑的目的。
这些段子虽然达到了让观众放松的目的,但仅仅让观众放松并不是侯宝林的目的。
因此,他在新中国成立之后,便与孙玉奎、罗荣寿等人组成了“北京相声改革小组”,致力于将相声与文化结合起来,提高相声演员的思想觉悟。
为了做好表率,侯宝林先行创作了《婚姻与迷信》,用其独特的技巧调侃了封建迷信,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女性的地位。
此后,侯宝林一直带领着众人一起进行创作。
只利用了十个月的时间,便拿出了三十一个段子,为相声打造了第一个高峰,是可以称之为里程碑似的存在。
结语1993年2月4日下午,带领相声走上第一个高峰期的侯宝林因病在医院逝世。
从侯宝林转学相声之后可以看到,他几乎将自己的大半精力都放在了相声之上,致力于将相声带到更大的舞台上。
正是有了侯宝林这样的人的传承,才让相声得以留存至今。
参考文献《侯宝林生病不忘幽默》 刘春平
《侯宝林相声中“悖谬法”构成的幽默》 杜永道
《在江湖中提升相声艺术的侯宝林》 刘红庆
《相声说进中南海——忆我的父亲侯宝林》 侯鑫
《我的父亲侯宝林》 侯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