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手杰作》:跳楼真的能火

有爱评论区 2023-10-29 11:46:01

本周末上映的诸多新片中,《二手杰作》是最出挑的一部——

主演是自带一定流量的于和伟和郭麒麟,首次拍长片的王子昭虽然不出名,但有宁浩的坏猴子站台,牌面也不算差,再加上“儿子坠楼后父亲代笔写遗书一夜成名、出书爆火”的故事,确实蛮吸引人的。

《二手杰作》给我的印象比较复杂:一方面,它是一部行之有效的喜剧电影,对于现实世界有着足够的调侃、讽刺和解构,挠到了我不少痒点;可另一方面,它又散发着过时的陈腐之气,对核心矛盾避重就轻,仅以剧情片来说也有欠打磨,算不得什么好片。

所以,我就拆分着简单聊聊吧。

【友情提示:下文会有剧透。】

《二手杰作》这部电影在叙事结构上是有些分裂的,我更喜欢前半部,尤其是男主马寅波的“中年危机”——该死的,这种压抑中年人触底反弹的故事好像永远看不腻。

马寅波出场时的人设,令我不自觉地联想到了《绝命毒师》里的老白,都是年到50岁的高中老师,在床上面对娇妻却使不上劲、交不出公粮,没钱,没地位,还壮志难酬,连粉饰生活的生日蛋糕都差不多……

我最喜欢的一部分,就是马寅波在学校里为儿子打掩护、与校长同事们和稀泥、回家跟老婆嘴硬的几场戏,那种“中年男人混了半辈子总觉得自己似乎有点本事有点面子其实啥都不是”的调调,太传神了。

也正因如此,马寅波在马墨坠楼后,为了儿子(也为了自己)弄虚作假的剧情才显得好看。

那种坚持不懈追求功成名就、自我证明的压抑和渴望,那种不择手段一朝爆红的侥幸和痛快,以及那种得偿所愿后情不自禁发出的呻吟和怒吼,都是此类作品最迷人的地方。

可惜,影片没有在这个叙事点上贯彻到底,它想讲的东西、嘲弄的东西太多了,中年危机只是一道可口的开胃菜而已。

《二手杰作》的另一个更重要的主题,是关于“为何爆红”的探讨——酷爱文学的语文老师马寅波写了小三十年的文学作品,一直未被人赏识,退稿是常态,出版更是妄想,结果在儿子坠楼昏迷期间,马寅波把自己文章以马墨的名义公布、出版后却受到了热捧,粉丝无数、销量百万、热搜不断、名利双收。

其核心问题在于:人们追捧老马的作品,究竟是因为他写得好,还是因为他的作品被安放在了“自杀天才少年”身上被精心包装贩卖了出来?

从影片的剧情来看,答案应该是后者,大众只是盲目跟风、人云亦云的憨憨,吹牛和营销的重要性要远胜过真才实学,马寅波事后不信邪,非要以“不蹭儿子热点”的原则自费出版强卖自己的《归来仍是少年》,不仅活在了前作《少年的你去哪了》的阴影下,就连陪酒女杰西卡的新书都卖不过。

想要搞明白这点实际上并不难,只是需要时间去证明,历史上有太多“爆款”和“网红款”转瞬即逝,能留存下来不被人们遗忘的自然是好作品——可下一个问题来了,许多作者追求的并不是“文学”或者“留名”,能趁着有热度捞一笔就够了。

事实是,马寅波写的书不会太差,否则没法爆红,但也没好到旷世骇俗,不然也不至于一直冒不了尖……现实要比电影无趣多了,他就是个普通码字爱好者的水平,换谁上都行,他们只缺一个能炒作的机会。

故事讲到这里也差不多了,“本想跳楼的老马劝另一个想跳楼的杰西卡自我和解”的结局我不太喜欢,有些刻意和油腻了,此外,影片中还有对校园管理的弊病、年轻人的无病呻吟、网络热点的水分、家庭关系的拨乱反正等方面的描写,这里也不再展开。

我最遗憾的是,《二手杰作》的故事载体很大程度上已经过时了——传统出版行业早已日薄西山,也不看看一本新书、天才少年之类的话题有多少年没上过热搜了——看这个片子,更像是在看几十年前的过去,有感触,但也有距离感。

当然,倘若把定义标准放宽一点,片子的讽刺性放在今天也依旧适用,毕竟媒介与人心存在的毛病,一直都没变过。

至于马墨尾行偷拍女同学私照不被批判、男凝/爹味太重等价值判断上的问题也不多提了,我向来不喜欢谈这类文艺创作的价值取向,可又不得不承认,这些客观要素,确实是影片陈旧的一部分……

但有一点,我觉得《二手杰作》说得挺对:人要是跳楼了,特别是跳了没死,他真的可以火一把。

0 阅读: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