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的一天,一伙人借着黑夜的掩护悄悄地进入了北京天安门的内部。这帮行事诡秘的人携带了各种各样的工具,准备闷声干一件大事。
“开始干活!”只见为首的人一声令下,队伍中的其余人纷纷听从指令。
他们按照事先计划好的分工来到预定地点,并且迅速用工具展开行动,这群夜行者究竟是何许人也?此事之后他们的结果如何?此次事件给天安门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1949年的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门城墙上对着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宣布中国正式成立,一个东方大国向世人宣告了它的到来。
从此以后,第一届国庆仪式上出现的阅兵式成为了我国在重大场合与纪念日时庆祝的方式,而有着多年历史的天安门则成为了中国面向世界的名片之一。
历史赋予了这座古老的建筑新的作用和寓意,因此天安门的安好与否对于整个国家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基于此项原因以及出于对古建筑保护的考虑,有关部门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派专业人士对天安门进行一次从里到外的检查。
让人安心的是这所建筑在风吹日晒中坚挺了很多年,自身情况依旧十分稳定向好,专家在此前的多次检查中也并没有发现问题。
直到20世纪60年代,新一轮的检查结果让所有人大吃一惊,此次检查的专家发现,天安门多处部位已经出现了非常大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组成房屋主要承重结构的木材一部分已经被蛀,建筑的很多比较隐蔽的地方也出现了破损。
天安门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并不是因为建造它的工人们偷工减料。事实上如果没有这些工匠兢兢业业的工作方式,天安门根本支撑不到与新中国见面的那一天。
天安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作为汉人在封建社会作为统治者的最后一个朝代,大明帝国留给了后世之人数不清的、荡气回肠的历史。
很多人敬佩于开国皇帝朱元璋以乞丐之身成就无上伟业,赞叹于明朝时期万邦朝贺的光景,也惋惜于崇祯的凄凉结局。
与此同时,无数大气恢宏的建筑也被曾经盛极一时的帝国悉数留给了后人。天安门就是其中之一,它的出世源自于一位伟大的帝王。
明朝初期洪武大帝朱元璋在嫡长子不幸离世后,将皇位传给皇孙朱允炆。
这位后来的建文帝并没有守住至尊之位,燕王朱棣自属地北平而来,一路过关斩将最终攻破明朝的首都。
彼时大明的政治中心还在如今的南京,而地理位置处于北方的北平是距离外敌较近的边塞城市之一。
生活在此地的士兵常年与外族厮杀,其攻击力自然不是京师由纨绔子弟组成的军队能够比拟的。
有着巨大优势的朱棣很快成为了大明帝国的新主人,而他在位后不久就做出了一个影响后世很多年的决定,那就是将国家的首都迁到北平。
之所以会有这个想法,是因为朱棣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更好地防御外敌。此前建文帝已经逼死或者废黜了一众会打仗的朱家子孙,唯一的帅才朱棣成为了新皇帝。
这就导致大明在北方的边塞没有皇族坐镇,考虑到国家安全问题,朱棣大手一挥下令迁都。正所谓是天子守在国门旁边,治理国家和痛击外敌两不耽误。
全国各地的能工巧匠因为皇帝陛下的一道旨意汇聚到了北平,他们的任务是修建皇城以及紫禁城外各级官员的住宅和办公室。
这些顶尖的手艺人为皇城修建的其中一个门叫作承天门,时光流逝中它有了天安门的新名字。
根据史书记载天安门的最终完工时间在明朝永乐十八年,也就是1420年。
及至60年代,这座饱经风霜的古建筑已经到了不得不借助修复手段才能继续屹立不倒的地步。
有关人员在发现问题以后即刻向上级进行汇报,然而新的难题又出现了。
自国家成立以来,中国的一举一动都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不仅如此当时的国际局势也很微妙,前苏联在与美国冷战的同时,同中国的关系也进入到冰点。
这种关系就导致苏联开始在很多领域对我国进行制裁,并且动用军事力量进行一系列较为过分的行为。
两国之间的剑拔弩张以及美国等国家的掺和,使得中国成为了国际话题中心。
如果此时对天安门的修缮工作出现问题,这些工作失误很可能会被有心之人利用,进而成为在国际上不利于我国的话题,所以上级机关决定,秘密进行修缮工作。
于是一支专家队伍受命前往修复天安门,正当他们紧锣密鼓地忙活之时,突然间只听得一个人大喊“我找到了镇楼之宝!”
众人循声望去,一位负责修复大梁的工人手里正捧着一个红色的木盒。在场都是建筑方面的精英,看着木盒被存放的地方就知道这名工人没有说错。
一批专家随即被叫到了现场,镇楼之宝的盖子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打开。
人们在雕刻精美的盒子中首先发现了银元宝和金元宝各十枚,除此之外还有象征五谷丰登的各种粮食、鹌鹑蛋大小的宝石以及朱砂。
镇楼之宝传自于更遥远的古代,彼时的人们怀着对新建筑的愿景,将各种有着美好寓意的物品放入器皿中封存在建筑物内,天安门的镇楼之宝就是由此而来。
施工的工作人员将镇楼之宝移交给了相关人员,而后他们继续着艰巨的修缮任务。
为了能够尽可能保留天安门的历史原貌,工作人员在各个地方搜寻原材料并且成功找到了与天安门建筑所用木材相同品类的木料。
替换掉腐败的木材后,他们又用自然矿物颜料调制色彩,对出现颜色缺失的地方进行修补。
正是因为这些辛苦奉献的前辈们,如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继续感受天安门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