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奇文《大道歌》句句哲理,直指修心本质:道在身中,无需外求

龍龖龘 2025-04-05 08:58:54

#悟人生之道修心修行修身养性智慧#

张继先的《大道歌》是一首宋代道教诗词,全文100余字,直击修道本质:道不在远方,就在你身体里。

真正的成长,是从内而外的蜕变。守住本心,与气和合,身体自然健康,心态也更平和。

#01

道不远,在身中,物则皆空性不空。

性若不空和气住,气归元海寿无穷。

释义:道就在我们身体里,万物虽然虚幻,但本性不空。如果本性不空,气息就能调和,回归生命的本源,寿命自然无穷。

现代人总是向外追逐名利、物质,却忽略了内在的修养。其实,真正的道就在我们身体里,养生、修心,才是根本。

万物看似虚幻,但我们的本性是真实的。别被外界的浮华迷惑,守住本心,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气息是生命的基础,调和气息不需要复杂的技巧。少熬夜、少焦虑、多呼吸新鲜空气,生活简单点,身体也会慢慢变好。

生命的本源是能量,回归本源就是找回自己的能量。少消耗,多积累,寿命自然延长。

#02

欲得身中神不出,莫向灵台留一物。

物在身中神不清,耗散精神损筋骨。

释义:想要保持精神的专注与稳定,就别让杂念占据你的心灵;一旦心里堆满乱七八糟的念头,精神就会涣散,最终拖垮身体。

灵台,本应清净无染,但人却用欲望、焦虑、攀比、执念把它塞得满满当当。

手机里的信息轰炸、社交媒体的攀比、工作中的内卷,甚至生活中的琐碎烦恼,都是“一物”。

这些“物”在你的灵台上不断堆积,最终让你的精神不堪重负,陷入混乱。

“神不清”的后果就是精神涣散,注意力不集中,情绪波动大,甚至身体也会跟着垮掉。

现代医学已经证明,长期的精神内耗会导致免疫力下降、失眠、焦虑,甚至引发慢性疾病。

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很努力,但实际上,你的能量都被这些杂念耗尽了。

如何应对? 核心就是“清空灵台”。

断舍离:扔掉那些让你分心的东西,无论是物质上的垃圾,还是精神上的负担。

聚焦当下:别让过去和未来的烦恼占据你的大脑,专注于眼前的事情。

简化生活:减少无意义的社交、无效的信息输入,给自己留出独处的时间。

修炼心性:通过冥想、打坐、深呼吸等方式,让心灵回归平静。

#03

神驭气,气留形,不须杂术自长生。

术则易知道难悟,既然悟得不专行。

所以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我们总是追求速成,迷恋各种复杂的养生术、成功学,却忽略了最根本的东西——心静、专注和坚持。

真正的养生,不是靠外界的术法,而是靠内在的修炼。精神主导一切,心乱了,气就散了,身体也就垮了。

所谓“神驭气,气留形”,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养生先养心,心静则身安。

然而,道理谁都懂,能做到的却寥寥无几。这就是为什么“千人万人学,毕竟终无一二成”。

真正的养生,不是学多少方法,而是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并持之以恒地去做。

心静、气顺、身安,三者合一,自然健康长寿。

别被复杂的术法迷惑,回归本质,专注当下,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04

神若出,便收来,神返身中气自回。

如此朝朝还暮暮,自然赤子产真胎。

释义:如果心神外驰,就要及时收回,让心神回归身体,这样体内的气就会自然恢复。每天坚持这样做,就能像婴儿一样,保持纯净的状态,达到养生的效果。

现代人压力大,心神常常外驰。刷手机、追剧、加班,注意力被各种琐事分散,精神耗散,身体也跟着疲惫。

《黄帝内经》上讲,心神不宁,气就散;心神安定,气就聚。气聚则生,气散则病。

养生不在外求,而在内守。让心神回归,气自然充盈。

长此以往,身心俱安,活得通透,活得健康

7 阅读: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