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怠慢孔子
通过堕“三都”一事,季桓子明白地看出,孔子为政,有利于国君而不利于把持着朝政的他们“三桓”家族。而鲁定公则因为堕“三都”失败,特别感到无力,对于政事心灰意懒。
由此,作为鲁国领导者的季桓子和鲁定公抱着不同的心思,同样地开始疏远、冷落孔子。见此情景,子路劝说孔子离开鲁国,一走了之。
89:不分祭肉
堕“三都”的计划没有贯彻,固然是一次挫折。但孔子明白,季桓子与鲁定公的态度才是关键。再有几天,就是盛大的郊祭了,如果他们还顾忌礼仪,祭祀之后能一如既往地把祭肉分给各位大夫,以示对大夫们的尊重,那鲁国的局势就还有挽回的余地。
然而,郊祭这天,孔子彻底失望了,作为大司寇的他并没有收到祭肉。
90:迟迟吾行
事已至此,孔子完全明白了自己被疏远的程度。在位但不被信任、不能发挥任何作用的话,比不做更差。于是孔子毅然辞,率领众弟子离开鲁国。
这片生养自己的土地,自己为之奋斗的土地,这次离开不知再要何时归来。已经五十五岁的孔子,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父母之邦,踏上了充满未知的前路。
儒商大厦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