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好东西》:过度追求“意义”是焦虑与内耗的根源

禾风的生活笔记 2024-12-03 22:32:40

看到网友分享“自己做什么都很功利,走的每一步都目的性很强,匆匆赶路,却丢失了最初的自己”

这不就是我本人吗,从小到大,做的每件事,都在衡量价值、收获

读书是为了获取知识、运动是为了强身健体、考证是为了更多工作机会、旅游不去打卡就觉得白来

太执着于结果,反倒忘记了做这件事的感受,真正达到目的时,内心却阵阵空虚

做了“无意义”的事,就好像在虚度光阴、浪费生命

每一个“意义”,都像紧箍咒一样束缚着追求它的人,鞭策他们越走越快,内耗和焦虑接踵而至

“没用挺好”

回到电影中,王铁梅想让女儿学打鼓,小马说打鼓没什么用,铁梅说:没有用挺好的,又不是为了有用才学的

铁梅说这句话听着是为了鼓励小孩,因为她当时看到了女儿写的作文《我不再幻想》,她担心只做观众的小孩心里会有想法,不想女儿失去信心

但作为妈妈,不一定要女儿成为鼓手,不一定要女儿就搞音乐,她更想小孩能享受打鼓的过程,去感受自己的喜好

想起《我的阿勒泰》里张凤侠说的一句话:“你看看这草原上的树啊,草啊,有人吃有人用,便叫有用,要是没有人用,它就这么待在草原上也很好嘛”

真正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认可,即使我们没有达到世俗上“有用”“有意义”的标准,回归自己本身,也是一种自由

“材与不材”

在《庄子.木山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

庄子在山中行走,看到一棵大树因无用没有被砍,得以终享天年

“此木以不材得以终其天年”

而朋友要宰鹅待客,从两只鹅中选了不会叫的那只

关于“材与不材”,庄子说“时而进取,时而退缩”

人生的选择不是非黑即白,有方向时就挺而上进,没有目标时也可以停下来关注自己

每个人资源不同、经历不同,各有各的活法,不必给自己的人生设限

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想走的路,而不是一味的追求标准答案或者摆烂

人的一生都在追求“意义”,大有作为是所有人认可的,自由自在本身也是一种意义

乘兴而行,兴尽而返

当年,在寒天冻地的夜里,王子猷夜赴80公里,只想跟戴安道吟诗作对,到了目的地,还没见到朋友却掉头回家

别人问他为什么这么折腾,他说“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我本来就是一时兴起而来,现在兴致没有了,不见朋友也很正常

不是所有努力都要纠结结果的

要说过程和结果哪个更重要?

博主雅鑫说“对于事情来说,结果更重要,但对于人生来说,过程更重要,享受过程,但也别让‘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这句话成为自己半途而废、浅尝辄止的借口”

做事情尽力而为,看结果顺其自然

就像李雪琴说“没看到日出又怎样,我觉得非常浪漫,它并不能换取任何贡献值,但我还是觉得很美好”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