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
沈阳张氏大帅府一一东北三省会游之二
沈阳张学良旧居,俗称大帅府,地处沈阳市中心,距沈阳故宫不远。8月16日下午,在参观完沈阳故宫之后,便步行来到大帅府。或许是时间晚一些的缘故,参观的人流虽比故宫稍少一些,但也算得上川流不息了。
沈阳张氏大帅府,即爱国将领张学良故居,位于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是当时东北王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占地面积360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600平方米。
张学良旧居始建于1914年,1916年张作霖正式入住,以后又不断扩建,成为三进四合院。院内各个建筑风格各异,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罗马式、北欧式、日本式,为东北地区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名人故居。
旧居内主要建筑,有大青楼、小青楼、关公庙、赵一荻故居等。
(张氏父子)
大青楼,是张学良旧居标志性建筑,建于1918年1922年,仿罗马风格,因为青砖建造,故称“大青楼”。融办公与居住为一体,是张作霖、张学良父子两代主政东北时期的重要办公场所。曾经历过两次直奉大战、东北易帜、处决杨、常以及武装调停中原大战等重大历史事件。
大青楼,总面积2460平方米,高4层37米,顶层设有观光平台,是当时奉天城内除凤凰楼外的最高点,堪称东北建筑的经典之作。整体规模宏大,外部立体浮雕,内部壁画装饰等都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张学良办公室
张学良与于凤至卧室及起居室
老虎厅
珍藏室
宴会厅
其它陈设
小青楼,位于旧居东院,帅府花园中心,中西合璧式,二层砖木结构,因用青砖建成,俗称“小青楼”。建于1918年,是张作霖专门为他最宠爱的五夫人寿氏修建的。建筑面积450平方米,西洋风格,并采用了大量的砖、木雕等传统中国工艺。1928年6月4日,张作霖由北京返回沈阳,在皇姑屯被日本人炸伤后,返回沈阳医治无效,就是死于小青楼。
关帝庙(家庙)
旧居东北角,独立小院,三间小屋。内供关帝塑像,门上对联:
汉朝忠义无双士
自古英雄第一人
赵四小姐楼,赵一荻故居,旧居大院的东墙外,为二层中西合璧式建筑。因1918年至1930年间,张学良的红粉知已赵一荻(人称赵四小姐)曾在此居住而得名。
故居独立成院,占地547平方米,建筑面积428平方米,现已淹没在一片民宅内,是我离开景区时偶然发现的。
赵一荻故居
由参观 大帅府想到的
时至今日,历经百年沧桑的张氏大帅府,已由东北地区顶级的名人故居,发展成为集东北近现代史、名人纪念为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内藏文物14595件,其中珍贵文物795件。游览其间,如同进行了一次历史的穿越,走近了一段历史的传奇:
其一、大帅“手黑”
相传当年大帅张作霖当政时,曾有一日本大员在其办公室内向其索要墨宝,有明知其文化不高而故意为难之意。谁知张作霖毫不犹豫,提笔写下了“睡卧美人腕,醒掌天下权”对联,落款为“张作霖手黑”。手下一看认为是他笔误,把“墨”写成了黑,便提醒他少写了一个“土”字。谁知张作霖当即拍案骂道“妈拉个巴子,我还不知道有土?但这土是中国的土,别国休想拿走一点”!当场打了日本人的脸。后来“9.18事件”爆发,人们想起此事,评论说:老子寸土不让,儿子一枪不放。
绿林出身一介武夫的张作霖,能写出这样的书法吗?我从网上查到的就是这样,这可要颠覆人们对他的传统认知了。但不管怎么说,他当政时,日本没有从他手上占到多大便宜,要不日本人也不会把他炸死。
鸿禧,旧居影壁墙上的字
其二、少帅风流
这是1931年“9.18事变”后,名人马君武写的一首诗“哀沈阳”,讽刺当年身为东北军统帅的张学良的不抵抗行为。江山美人,红颜祸水,另当别论。但面对不到3万的日本关东军的入侵,号称30万的东北军未放一枪确是不争的事实。
其三、爱国将领的多面人生
张学良,1901年6月5日出生于辽宁海城,2010年10月6日逝世于美国夏威夷,是一位经历和见证我国近现代史上重大事件的百岁老人。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岁月沧桑,也呈现出他的多面人生。印象深刻的是很多年以前看过写他的一篇文章,题目忘记了,4个小标题前3个也忘记了,只记得第4个是“爱国不回国”,现在凭此起码还可以推导出3个:仇日不抗日、反共不剿共、捉蒋又放蒋,由此促使他与西北将领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促成“国共合作”,结束内战,一致对外,既改变了中国发展的历史进程,也成就了他民族大义爱国将领的一世英名。
55年后的重逢。1991年3月15日,吕正操将军赴美探望曾经的老领导张学良。
2024.8.16 游览
2025.3.28整理于法国普罗旺斯
作者沈子友(心系远山),山东日照人,1970年入伍,1984年军转工,中铁十四局退休。
编辑: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