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朝的“海禁”政策,看明代香料世俗化的原因及香料文化的发展

云鹤观史 2023-02-13 14:13:34
引言

众所周知,香料在我国古代算是一种“奢侈品”,但是为何到了明代,香料却能进入平常的百姓家中呢?

早在明朝之前,我国的香料大多依赖境外输入,并且当时的香料仅限于宫廷和贵族之间流通使用,平常的百姓连香料的气味和模样都闻不到、见不到。

到了明朝时期,香料才实现真正的“全民化”和日常化。“香文化”在明朝时期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所以古代就称明代是“香学”发展的巅峰时期。

当时的明代不仅有线香、香囊、香丸、香席等等,有关香料的物品是多种多样的,可见当时香料产业早已深入千家万户。

一、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在学习香文化的过程中,明代是个绝对绕不开的时期。在明洪武六年,三佛齐遣,使賀正旦并贡方物。而贡物中就有一些肉豆蔻、茴香、胡椒,等香料。

到洪武十年,淡巴国还向明朝皇帝进贡了沉香,檀香,胡椒等香料,淡巴国也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菲律宾的岛屿。

洪武十一年时期,百花国也向当时的明朝皇帝进贡了胡椒香料,百花国就是我们如今所说的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部。除了这些国家之外,还有其他的国家也向明朝进贡了很多的香料。

这些原产于东南亚一带的香料,其实早在公元前一世纪的起,就已经传扬到了世界各地,并且成为了奢侈品和硬性货。

随着许多年的发展与变化,这些东南亚的香料生意变得更加繁荣,大量的上供,让当时明朝香料变得十分充足的原因之一。

当时明朝的香料品种已经增加到200多种,相比于唐宋时期贸易香料数量,增加了近100多种,所以明朝的香料数量对于前朝来讲是非常丰富的。

而明朝的香料市场之所以更加庞大,也更加平民化,还与当时的一项政策相关。

明朝初期的时候,在民间实行了一个“海禁”的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东南沿海的倭寇入侵明朝的领土、以此来保护百姓的安全。

当然海禁政策并不意味着国家彻底要与外界隔离,“海禁”政策的目的更多的是禁止私人出海与海上通商,以防止过多国外商人进入大明境内。

但这样一来,东南亚各地的外来香料就很难进入大明境内,因此这也促使了明朝内部本不活跃的香料产业开始了快速发展。

当然,想要快速发展香料产业,不仅仅需要产品,更需要广大的市场,而当时我国确实拥有这样的条件。

尤其在中医上,许多可以用作香料的材料,在医生手中也是治病的良药。因此这些香料在日常中也为大家所喜爱,成为了能够治病、通灵,甚至驱邪纳福的材料之一。

例如在古代,既能用作药材,也能用作香料和奢侈品雕刻的犀牛角,就有着这样的记载:“生犀不敢烧,燃之有异香,沾衣带,人能与鬼通。”

而《本草纲目》中也记载了大量能够用作香料的药材,例如胡椒、香附子、茴香等等,都既是香料,也同样是药材的一种。

也正是有着市场、有相关文化,再加上海禁之后对外贸易变得更加艰难,这才促成了明代香料的“平民化”。

二、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

当然明朝时期,国家层面的朝贡贸易在那个时期还是顺利地开展的。当时明朝的海外贸易,主要是与东南亚地区的国家来往比较密切。

因此这些东南亚国家与明朝进行朝贡贸易的时候,会常常将他们一些本土的特产香料带入明朝作为朝贡的物品。

虽然大宗香料无法进入国内,但这样一来香料的种类,以及大家对于香料的热情却都一直不减反增。

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后,香料流入中国的数量更是持续的增加,不仅包括对朝廷的朝贡贸易,还包括了大量流入民间的私人贸易,这两个贸易到明朝后期已经成为了当时的常态。

明成祖朱棣登基之后,还做过一件十分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也就是我们最熟知的“郑和下西洋”。

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明朝的朝贡贸易范围可以说是得到了巨大的扩张,并且贸易范围也逐步增加,香料的种类变得更加丰富,还加强了当时明朝与海外各国的联系,香料的社会世俗化程度也随之增强。

香料的贸易往来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时明朝社会经济的发展,国家财政水平也不断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更加富裕。

于是明成祖下令,在民间推广香料的种植,希望明朝的百姓也能实现香料的自给自足。

因此在朝廷政令的推动下,许多特殊的香料都得以种植,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沉香、苏和等香料。

而当时这些了香料能够被大面积种植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明朝的疆域面积相比于唐宋时期扩大了许多,明朝的地理位置也是处于温暖宜人的南方,恰好适合一些特殊香料的播种环境。

因此在明成祖的号召之下,许多农民开始播种香料,他们将种植完的香料拿到市场上进行售卖,也获得了很高的收益。

而对于那些没有办法从事香料贸易的民众,可以进入市场的一些香料售货商铺,帮助店铺的主人进行香料的售卖活动,以此来赚取一些钱财,保障家人的基本生活。

这也让明代的香料贸易活动彻底成为了一项随处可见的生意,成为了大家生活的一部分。

三、讯远槎风,梦深薇露,化作断魂心字

但是香料贸易发展到明末直至清朝中期,却一下子沉寂了几百年时间。

主要是因为当时社会局势动荡,百姓十分贫穷,以城乡为主的重要原料无法形成完整的供应销售体系,这也是为什么清朝之后香文化逐渐衰退的原因之一。

当然,在明朝香料贸易的发展,到了明朝后期也还算相当有活力。当时虽然香料贸易已经逐渐走下坡路,但朝廷还是不得不允许在广东、福建,浙江等地区进行想小范围的香料贸易。

只是朝廷会采取“抽取重税”的方式来抑制香料贸易的发展,但朝廷的这些举措对当时民间的香料贸易的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只是更多的抑制了对外贸易。

明末政府虽然抑制着民间香料的发展,但实际上层统治者对于香料却十分看重。

比如明朝皇室对“龙涎香”的十分喜爱,自古以来,龙涎香在各个朝代都是作为皇室的一种奢侈品香料存在着的。明朝的嘉靖皇帝更是把它当成神药来看,疯狂的收集。

嘉靖皇帝将龙涎香作为自己炼丹长生必不可少的药物,需求量逐年增高,但由于当时中国与印度洋的交易链出现问题,导致龙涎香在当时国内大幅度稀缺。

后来从印度抢夺了各类名贵香料的葡萄牙商人,把龙涎香带到了澳门,明朝朝庭中的很多官员便开始在澳门这里采购,因为如果官员们出行时买不到龙涎香,官员们回到朝廷后会受到处罚。

因此为了确保龙涎香能持续的供应给皇帝使用,这些宦官便逐也渐默认了葡萄牙商人在澳门的居住权,《明实录》记载:“凡有龙涎香投进者方许交商货买,则价不费而香易获,不必专官守取。”

这也为三百多年后澳门与祖国分离埋下了伏笔。

当然嘉靖皇帝疯狂追求龙涎香的行为,也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其他的香料生意,让当时严格管理的香料市场再度活跃起来,延续了几年香料生意繁荣的寿命。

结语

所以说在明朝时期,香料在民间大范围的普及,甚至成为老百姓唾手可得的物品,而香料的诸多好处也展现在老百姓面前,香料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香料世俗化的进程更反映了当时明朝社会的对外贸易进程,也展现出了中国古代贸易体系的变化。

香料在这个时期完成了一次巨大的改变,从之前的只有上层人才能享用的、海外而来的奢侈品,变成了普通民众也能享受到的,能够自给自足的农作物,这些都与当时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密不可分。

而当时明朝社会安定、商品经济发展繁盛、交通发达、航海贸易繁荣、等这些因素,都有利于香料的贸易发展,也为香料的世俗化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所以当时的明朝的香料使用也十分的广泛,充分发挥了香料在美容、医疗等领域的功用,使得香料的应用更加普及。

而在如今的中国,近十几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喜欢研究“香文化”,中华的“香学”也逐渐走向了复兴。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