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月 16 日上午,海盐沈荡的土地上,阳光洒在一片充满希望的工地上,一场意义非凡的奠基仪式正在这里盛大举行。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年产 3.5 万吨航空 PMMA 透明材料建设项目正式拉开帷幕,这一项目犹如一颗投入湖面的巨石,在行业内激起千层浪。

当日,现场气氛热烈非凡。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颜悦,县委副书记、县长顾秋莉等众多重要嘉宾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他们的到来,不仅彰显了对该项目的高度重视,更预示着这个项目将承载着多方的期待,迈向辉煌的未来。
项目蓝图:3.5 万吨产能,撑起航空材料自主保障大旗
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此次的建设项目,属于 C3741 飞机制造行业的技改项目,总投资高达 18000 万元。项目选址在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沈荡镇永庆东路,占地面积 20574 平方米(约 30.89 亩)。这里将崛起一座现代化的产业园区,新建的航空板生产车间、聚合楼、罐区等建筑错落有致,总建筑面积达 23000 平方米。
项目建成后,将新增 2 条先进的航空 PMMA 透明材料生产线,形成年产 3.5 万吨航空 PMMA 透明材料的强大生产能力。这一规模的实现,无疑将大幅提升我国航空 PMMA 材料的自主保障能力。长期以来,我国在航空 PMMA 材料领域部分依赖进口,此次华帅特的项目投产后,有望打破这一局面,为航空装备的自主化、国产化进程注入强大动力,成为我国航空产业发展的坚实后盾。而且,项目投运后预计可实现年销售收入 6.3 亿元,这不仅为企业自身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也将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企业实力:本土龙头,创新引领行业潮流
作为项目投资方,浙江华帅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在行业内可谓是熠熠生辉。自 1998 年成立以来,它始终专注于声屏障、风障及功能 PMMA 板材领域,凭借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精神,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华帅特掌握着阻燃、隔热、自清洁等功能 PMMA 制造核心技术,这些技术如同企业的 “秘密武器”,使其主营产品在国家重点工程领域大放异彩。尤其在高铁声屏障、特大桥风障细分领域,华帅特的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首位,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龙头。
近年来,华帅特更是在创新之路上一路疾驰。通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公司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在同行业中稳居国内第一。这份傲人的成绩,使其成功入选国家专精特新 “小巨人” 企业。不仅如此,其 “声屏障新材料关键技术专利导航” 项目成功纳入省级专利导航项目名单,成为全县首个获此殊荣的项目,为企业的创新发展再添一抹亮色。

项目意义:“皇冠明珠”,铸就航空安全与舒适
本次开工建设的新项目,其意义远不止于产能提升和企业发展。航空 PMMA 透明材料,素有现代航空工业 “皇冠上的明珠” 之称,它是制造飞机座舱盖、风挡、舷窗等航空关键部件的重要材料。可以说,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舒适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种材料的性能。

随着现代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对透明件的要求也愈发苛刻。它们不仅要承受座舱内外压差产生的巨大结构载荷,还要应对高速飞机气动加热带来的高温挑战,以及各种飞行条件下瞬时或长时间的热影响。对于风挡来说,除冰、防雾、抵御飞鸟撞击、泄静电等功能更是缺一不可。华帅特年产 3.5 万吨航空 PMMA 透明材料建设项目的推进,正是为了满足这些日益增长的高端需求,为我国航空事业的腾飞提供坚实的材料保障。
未来展望:政企携手,共绘产业发展新画卷
据了解,华帅特年产 3.5 万吨航空 PMMA 透明材料建设项目建设工期为 18 个月,预计将在 2026 年下半年建成投用。沈荡镇党委书记戴燕卫满怀信心地表示:“此次开工的新项目,是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优秀案例。接下来,我们将始终秉持务实高效、服务至上的‘店小二’态度,切实强化资源要素保障,优化项目全周期服务,与企业携手全力推动项目建设,推动项目早竣工、早投产、早见效。”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与企业的积极奋进下,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项目必将成为海盐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为我国航空产业的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让我们共同期待 2026 年,这座现代化的航空 PMMA 材料生产基地拔地而起,在我国航空工业的天空中,绽放出属于它的璀璨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