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觉得肠道健康问题离自己很远,但事实可能并非如此。一位30多岁的白领李先生,平日饮食不规律,蔬果纤维摄入不足,也不喜欢运动。最近,他发现自己排便次数多了起来,常有便血,甚至偶尔腹痛。他没当回事,以为是普通痔疮,直到一次体检被告知肠道内已有多颗息肉,有些甚至已经接近癌前病变。这时的他才意识到,原来肠道息肉会通过一些看似不起眼的信号告诉我们:你该重视了。
肠道息肉并不是高龄人群的专属,它逐渐成为年轻人健康的隐形威胁。越来越多的年轻患者因为工作压力大、饮食不均衡而被查出肠道息肉。若肠道息肉未能得到及时的检测和适当处理,它们有可能逐渐演变为肠癌。因此,了解肠道息肉的症状并留意身体发出的警告信号,是维护健康的关键所在。
肠道息肉可以被视为肠道内壁上额外长出的“小突起”,就像皮肤上的疣,只不过它们隐藏在我们看不见的肠道内部。在息肉的早期阶段,大多数并不会引发显著的症状,但随着其体积的增大或数量的增多,它们会逐渐展现出一些明显的体征。其中,有4个症状最为常见,需引起重视。
便血或大便颜色改变便血是肠道息肉的一个典型信号。
当息肉体积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其表面可能会发生破损,致使微量血液渗入粪便之中。这时,大便的颜色可能会发生改变,比如呈现出鲜红色、暗红色乃至黑色,这些都是值得警惕的潜在信号。很多人会误以为是痔疮发作,但如果长期存在且难以缓解,就应当进一步检查。
排便习惯的变化
当排便频率突然上升,腹泻与便秘现象交替出现,以及排便不畅的感觉加剧时,这可能是肠道内“出现异常增生”的信号。这些增生的息肉不仅扰乱了肠道的顺畅运动,还常常导致人们感到腹部胀满和排便不尽。尤其当息肉生长在结肠或直肠区域时,这些不适症状通常会更加显著。
不明原因的腹痛或腹部不适
肠道息肉有时会激发肠壁神经,引起轻微的腹痛或腹部不适感,尽管这种痛感通常并不强烈,但其反复出现且持续存在应引起人们的注意。若一个原本健康的人经常感到下腹部隐隐作痛,那么就有必要考虑是否存在息肉等潜在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排查。
大便形状的变化
肠道内如果存在息肉,可能会挤压肠道空间,导致粪便形态变得细长或扁平。若这种情况持续发生,特别是还伴随有血液出现在粪便中以及排便频率的增加,那么应立即寻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进行检查。
肠道息肉的形成与“湿热积滞”有关。《黄帝内经》中有记载,饮食失调、肝气不舒、脾胃虚弱,都可能导致肠道的“气滞血瘀”。许多中医专家认为,现代人经常食用高脂、高糖食物,缺乏纤维,加之久坐少动,正是肠道息肉高发的原因之一。因此,中医主张从饮食调养和情志调节入手,改善肠道环境,减少息肉的发生。
据国家癌症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新增结直肠癌患者数量高达50万,其中多数病例可归因于早期的息肉病变。如果能在早期通过筛查手段发现并切除这些息肉,理论上能够预防约90%的结直肠癌发生。然而,遗憾的是,我国民众对于肠道健康的重视程度仍然偏低,缺乏定期进行筛查的意识。即使体检时发现了息肉,许多人也选择忽视,或者因为怕痛、怕麻烦而推迟治疗。实际上,肠镜检查已变得越来越安全、快速,无痛肠镜技术甚至可以让整个过程轻松完成。
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为,年轻化的高脂饮食与高压力生活正在改变息肉的发病年龄。20多岁出现肠道息肉的病例已不再罕见。这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当更早重视肠道健康,避免认为“年轻没问题”的心理误区。
关注自身排便习惯与早期症状,我们便可尽早做出改变。调节饮食、增加运动、保持心情舒畅,并在适当的年龄定期进行肠镜筛查,是每个人都可以采取的简单而有效的步骤。不要等到息肉发展成无法逆转的病变时才后悔,关注肠道健康从现在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