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著名抗战剧《亮剑》中,曾提到剧中的晋绥军第358团是个加强团,足有5000人之众。
不过这其实是小说和影视剧的改编,因为晋绥军部队在当时是有名的“编制多,实力小”;即便在全面抗战前晋绥军实力尚充实的时候,它的一个步兵团在满编状态下也不过1500人,就算是临时加强炮兵营、骑兵连等,也不过2000人上下。
到了抗战中后期时,由于晋绥军的兵源匮乏,它的一个团往往有千人左右就不错了,其一个师通常也就三四千人,5000人的规模可以称得上是加强师了。
而在当时的背景下,国民党军通常编制下的步兵团是2000多人,但因为缺编因素可能实有兵力只有2000人,或者是不足2000人;驻印军的情况特殊,它的步兵团可以充实到3000人以上。
咱们八路军当时则施行“大小团”制,大团的实力数一般也不到2000人,小团则往往只有六七百人,相当于加强营的水平。
不过在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有的步兵团倒是在短期内有兵力快速扩充的时期,不仅四五千人的情况有,六七千人的规模也有过。
但这种情况不是定编,一般发展到这个规模,就要分流出去扩建新的团队了。
比如著名的杨成武独立团,短短几个月时间从1700余人发展到7000余人后,就升格为师级部队,扩编出3个新团了。
那么在抗战背景下,真的存在过固定编制下,实力数就可以到5000人规模的步兵团吗?
——还真存在过。
当然,这个真实存在的“超大号”步兵团,它并不是一般的战斗部队,其性质非常特殊,因为它是税警总团编制下的步兵团。
所谓的税警总团,显然不是正规军,而是编制在当时的国府财政部系统内的一支特殊武装。
这支武装的基干是1930年财政部缉私处整编出的第1总队和第2总队,此后历经编制调整,在1931年时正式定名为税警总团。
虽然名义上挂着“税警”之名,但它的真实用途并不是干这个,而是可以直接为宋子文指挥的一支武装“私兵”。
正因为如此,这支部队的高级指挥官多选用有留学经历的军官,士兵的选拔也比较严格,当然薪资待遇也比较高。
另外在武器装备上,也多是购自欧洲诸国,配置相当强。
甚至是当时的中央军精锐部队,比起这个税警总团来,其兵力、装备也略有不及。
到1932年时,税警总团还以第88师独立旅的身份参加了淞沪抗战。
按照当时任税警总团长的莫雄在后来回忆称,税警总团的全团兵力合计有3万余人(这基本上是一个军的实力了),名义上虽然只有5个团,但它每个团却足有5000余人。
在当时的一般步兵团只有2000余人的背景下,税警总团的步兵团何以能做到拥兵5000之众呢?
莫雄在回忆录中,也揭开了其中的奥妙。
税警总团的基础战斗分队依然是步兵班,但每个班的兵力可以编足14人;然后这样的6个步兵班组成一个排(当时通常是一排辖3个班),这样一个排的战斗兵就有84人;而一个连3个排所辖的战斗兵数,就是252人。
仅仅是这一个步兵连的实力数,就相当于当时甲级正规军的两个连。
而且这里所提的是战斗兵数,一个步兵连里还有连部、排部人员,尤其是连部这一坨兵力数并不少,炊事、通信、警卫等杂七杂八的一算,整个连的全部人数就朝着300余人奔去了。
可以说,税警总团的这一个步兵连,实际就相当于一个简配营了。
据莫雄回忆,当时税警总团的一个步兵营辖有4个连,全团辖3个营的话,这就是12个连。
这样的话,光是计算步兵连的力量,它的实力数就朝着将近4000人去了。
此外,税警总团的步兵营另外配2门迫击炮,这些也要占用兵力。
在步兵团级,则还有团直属部队(以参加淞沪抗战时的情况而言,为团本部、通信连、步兵炮连、狙击炮/平射炮连)以及大量的输送兵力,所以总的算下来全团的兵力数就非常多了。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税警总团的各步兵营里,是肯定有重机枪连的;现在不清楚这个连是否算在莫雄所说的4个连之一,也可能是其中的第4连,也可能是另编的。
不过总的来说,税警总团的一个步兵团的确是能编出来5000人之众。
在武器装备方面,倒是有明确的编制表称,其一个团标配90支自动步枪,这里的自动步枪其实指的是比利时造勃朗宁和瑞士造启拉利,当轻机枪用;而一个团标配的重机枪是18挺,很明显是按照1个重机枪连配6挺配置的。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一个步兵团还有8支冲锋枪和178支驳壳枪,这在当时可是非常猛的近战火力。
要知道,这是1932年时的状况。
老蒋的中央军嫡系直到三年后才进行德式整军,武备才能配置到这一水平,而且其中诸多武器还是国械。
但税警总团在1932年就基本进行了高配,这也难怪老蒋后来对这支部队下手,纳入自己的控制下了。
这种配置再多的人和机枪也是轻步兵。打不了阵地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