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姐妹二人同时入宫成为后妃的仅有两对:
一对是慈禧太后亲自为光绪帝挑选的—侍郎长叙的两个女儿:瑾妃与珍妃,珍妃年龄小一些,活泼可爱,阅历浅没有心计;而且珍妃在朝政之事上有很多自己独到的见解,与光绪帝不谋而合,光绪帝十分宠爱珍妃,因此珍妃与皇后隆裕(慈禧的侄女)不睦;
而且珍妃也因多次忤逆慈禧,而被慈禧脱衣杖责,不准其与光绪帝再见面;
在八国联军入侵京城的时候,珍妃被慈禧所害。
而她的姐姐瑾妃因为不得宠得以善终,一直活到了1924年,去世后被追封为端康皇贵妃,葬入崇陵的妃园寝。
而另一对便是孝庄太后亲自为顺治帝挑选的——多罗贝勒绰尔济的两个女儿,因为姐姐是博尔济吉特与爱新觉罗的后代,所以被直接册封为皇后。而妹妹便是我们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淑惠妃,这篇文章我们便一起来看一下淑惠妃在大清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
了解清史的应该知道满蒙联姻,在大清初期的重要程度,尤其是天命朝后期、天聪崇德两朝时,太宗皇帝皇太极后宫中地位最高的五位后妃全部都是博尔济吉特氏,爱新觉罗家族中大多比较受重视的亲王、郡王、贝勒等也都娶了博尔济吉特氏女子为福晋,或者有女儿嫁到了蒙古。
但这究竟是为何呢?
我们所说的满蒙联姻指的是爱新觉罗家族与蒙古诸归顺大清的部落之间的联姻,并非仅指一个部落。不过满蒙联姻中最为重要的,也是爱新觉罗家族出皇后、妃嫔、亲王福晋等最多的一个部落便是——科尔沁,孝庄文皇后的母族。
不过孝庄文皇后并非第一位嫁到大清的科尔沁格格,在孝庄文皇后之前,孝庄文皇后的姑姑、堂姐妹们已经有多人已经嫁到了后金(大清)。而第一位嫁到后金的便是孝庄文皇后二叔祖明安台吉的女儿,按照辈分的话孝庄称其为堂姑,明安的女儿嫁给了太祖皇帝为侧妃。
紧随其后孝庄的三叔祖孔果尔的一个女儿,也嫁给了太祖皇帝,也就是寿康太妃。
这便是爱新觉罗家族与科尔沁草原之间联姻的开始,便是从这时候开始科尔沁草原频繁有女子嫁到后金,而后金也有格格或者公主下嫁科尔沁。
太祖皇帝第十二子阿济格、第十四子多尔衮、第十五子多铎等,都娶了科尔沁部的格格为福晋。
至于孝庄的祖父莽古斯,自然也会同后金联姻,他的女儿哲哲嫁给了太祖第八子皇太极为福晋;而哲哲便是孝庄的亲姑姑。因为满蒙联姻的需要,哲哲后来者居上,取代皇太极大福晋乌拉那拉氏(豪格的生母)的地位,成为皇太极后宫中地位最尊贵的大福晋,并且先后为皇太极生下三位公主。
虽然哲哲得宠,而且是皇太极所有妻妾中地位最高的,但是哲哲很清楚自己无子傍身多年后便需要寄人篱下。所以哲哲便亲自做媒,将侄女布木布泰嫁给了自己的夫君皇太极,而布木布泰便是孝庄文皇后,而哲哲便是大清第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后——孝端文皇后。
崇德八年,皇太极病逝后布木布泰所生的皇九子福临(顺治帝)登基,一切如孝端文皇后与孝庄文皇后所愿。之后在位的大清皇帝,身上都流着博尔济吉特氏的血。
顺治帝登基后,满清得以入关问鼎中原。
此时满蒙联姻仍旧很重要,所以在睿亲王多尔衮掌握大清实权时,便亲自前往科尔沁为顺治帝挑选了皇后的人选,是孝庄长兄吴克善的女儿孟古青。
按照辈分的话,孟古青要称呼孝庄为姑姑。
然而顺治帝并不喜欢孟古青,所以孟古青在后位上两年左右的时间便被降为静妃,冷宫别居。
在满清入关后,顺治帝接受的汉文化越来越多,便想要找寻一位自己喜欢的女子为皇后;然而孝庄太后为了朝政、为了自己的母族,自然不会让儿子自己挑选皇后人选。所以便在顺治帝废后后不久,便从科尔沁草原接来了两位格格,是多罗贝勒绰尔济的女儿。
而绰尔济,是孝庄的二哥察罕的儿子。
按照辈分的话,这两位格格要称呼孝庄为姑祖母,称呼废后孟古青为堂姑。
而孝庄之所以会选绰尔济的两个女儿,其实也是有缘故的。
绰尔济的嫡福晋是太祖皇帝第七子、多罗绕余郡王阿巴泰的第七女爱新觉罗氏,而绰尔济求取阿巴泰的女儿时还跟太宗皇帝闹了一个小矛盾。
天聪八年,后金已经有多位宗室女嫁到了科尔沁草原。
在这样的背景下,绰尔济作为孝端文皇后的侄孙,自然也想要娶一位爱新觉罗氏的女子为妻。所以便在天聪八年正月,派了使者来到盛京求娶阿巴泰第七女。但是绰尔济带来的礼物实在是简陋,而且来到的盛京的使者也是很狂傲,此举惹得皇太极十分不满,所以便大骂绰尔济,并且将绰尔济派来的三位使者狠狠地打了一顿。
不过好在皇太极虽然生气,但并未断了这门亲事。
还是让侄女嫁给了绰尔济,阿巴泰第七女嫁给绰尔济后为其生了一个女儿。
而这个女儿,便是孝庄接来京城嫁给顺治帝的姐妹二人中的姐姐
因为姐姐是爱新觉罗与博尔济吉特的后代,出身显贵,孝庄便做主将其册封为中宫皇后,为顺治帝继后——孝惠章皇后。至于妹妹,并非爱新觉罗的后代,便为庶妃。
在很多的清宫剧中,顺治帝的后妃们,除了皇后外,还有很多的妃子,比如淑妃、敬妃、兰贵妃等。但实际上,在真实的历史上,顺治帝所有后妃中,除了废后孟古青、孝惠章皇后、顺治帝最宠爱的董鄂皇贵妃外,其他的后妃都是庶妃,并没有具体的封号。
这其实跟满清初期,后宫妃嫔的制度不完善有关。
顺治帝一朝时,除了皇后、皇贵妃外,便是庶妃(福晋、小福晋、格格)。
也就是说在庶妃中,地位最高的便是福晋。
而孝惠章皇后的妹妹,便是享受福晋级别的待遇。
至于我们在史料中所看到的恪妃、端顺妃、悼妃等,要么是死后追封,要么便是康熙尊封。
(下文中我们将孝惠章皇后的妹妹,称之为博尔济吉特氏)
姐妹二人入宫便失宠很多人可能会认为:博尔济吉特氏与姐姐孝惠章皇后不得宠,是因为顺治帝宠爱董鄂妃的缘故。
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博尔济吉特氏与姐姐入宫的时候,董鄂妃还未入宫,董鄂妃是在顺治十三年八月入宫,而博尔济吉特氏是在顺治十一年入宫。
虽然后宫一下子多了两位出身显贵的后妃,一位为皇后,一位为福晋,但是顺治帝都不宠爱。这其实跟博尔济吉特氏姐妹本身无关,而是因为顺治帝不喜欢生母为自己挑选皇后。
这是顺治帝在反抗自己的生母,即便是孝庄在科尔沁草原挑选的是其他女子,也会是一样的结果
所以博尔济吉特氏刚入宫便开始独守空房,姐姐为正宫皇后尚且如此,更何况还是福晋的妹妹呢
不知大家是否还记得康熙皇帝是何时出生的?
顺治十一年三月
在废后孟古青在后位时,博尔济吉特姐妹二人入宫后,顺治帝宠爱的妃嫔,都是庶妃级别的后妃。像康熙皇帝的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一开始便只是格格,因生下玄烨而为小福晋;
除此之外,顺治帝还宠爱:
笔什赫额捏福晋巴氏(为顺治帝生子女数量最多的后妃)
陈图塞尔福晋陈氏(为顺治帝生一子一女)
杨喇亥娘福晋(生一位公主)
.......
董鄂妃入宫后,顺治帝便盛宠董鄂妃。
除了董鄂妃外,顺治帝还十分宠爱一位以民籍汉女身份入宫的后妃石氏。石氏刚入宫便享受福晋级别的待遇,而且位居诸位福晋之首,就连诸位蒙古后妃也不及石氏的地位要高。
也就是说,此时的顺治后宫,除了孝惠章皇后、董鄂妃(贤妃—皇贵妃)外,便是石氏的地位最高。而博尔济吉特氏,便由原来的后宫第二位,屈居第四位(甚至第四位之后)。
即便是日后董鄂妃去世,孝惠章皇后与妹妹博尔济吉特氏也没有得宠。
就这样,在顺治一朝独守空房六七年的时间,顺治帝病逝,博尔济吉特氏与姐姐孝惠章皇后便开始守寡,此时的博尔济吉特氏也就20岁左右。
被尊为淑惠妃康熙皇帝登基后,博尔济吉特氏的姐姐作为顺治帝的继后、康熙皇帝的嫡母,被尊为母后皇太后,上尊号“仁宪皇太后”。至于博尔济吉特氏的姑祖母孝庄,则是被尊为“昭圣太皇太后”。
姐姐为皇太后,姑祖母为太皇太后,博尔济吉特氏虽然成为先帝遗孀,虽没有皇子或者公主傍身,但在后宫的日子还是不错的,自然不会受到康熙皇帝的亏待。
康熙十二年,博尔济吉特氏做了12年没有封号的先帝庶妃后,终于有了封号。
康熙皇帝将四位皇考后妃尊为妃:
浩齐特博尔济吉特氏被尊为恭靖妃
懿靖大贵妃的侄女阿霸垓博尔济吉特氏被封为恭顺妃
博尔济吉特氏被尊为端顺妃
董鄂氏(裕亲王福全的生母)被尊为宁悫妃
今尊皇考妃博尔济金氏曰皇考恭靖妃,皇考妃博尔济金氏曰皇考淑惠妃,皇考妃博尔济金氏曰皇考端顺妃,皇考妃董鄂氏曰皇考宁谧妃。著会同礼部,详议典礼以闻。
而且康熙册封四位皇考后妃的规格很高,按照顺治十八年尊封庶曾祖母寿康太妃的规格是一样的,都是按照册封皇后的规格来举行册封礼的。
寿康太妃是谁,康熙为何要如此看重她呢?
若是按照辈分的话,寿康太妃是孝端文皇后的堂姐妹,孝庄文皇后的堂姑母,是太祖皇帝最后一位去世的后妃。再加上寿康太妃的辈分比较高,康熙自然是十分重视庶曾祖母的册封礼。
而这四位皇考后妃,也都是康熙的庶母,三位是满蒙联姻的结果,一位是康熙唯一长大成人的兄长、裕亲王福全的生母。即便是为了朝政需要,康熙也确实需要如此厚待四位庶母。
对于博尔济吉特氏而言,被尊为淑惠妃后,无非就是养老的规格高了一些,日子还是一如既往。
康熙二十一年,宁寿旧宫修建完成,咸安宫仍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在咸安宫中的北部有三座并排的小院,在孝惠章皇后居住咸安宫的时候,博尔济吉特氏便居住在三座小院中的一座。
另外两座小院,则是分别由宁悫妃董鄂氏、塞姆肯额涅福晋等居住。
抚养皇十七子胤礼15年之久在皇考淑惠妃的位置上长达四十年之久后,博尔济吉特氏病逝,终年七十余岁。能够在后宫长寿而终,可见博尔济吉特氏颐养天年的日子还是不错的,毕竟姐姐孝惠章皇后得康熙皇帝敬重,康熙自然爱屋及乌也会十分重视博尔济吉特氏这位庶母。
哪怕是仅有姐姐的照顾,博尔济吉特氏也会得以安稳度日。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在康熙的庶妃陈氏生下皇十七子胤礼后,康熙将胤礼交给了庶母博尔济吉特氏抚养。在此之前,康熙将宜妃郭络罗氏所生的皇五子胤祺交给了嫡母孝惠章皇后抚养。
能够抚养一位年幼的皇孙,对于博尔济吉特氏而言既是康熙对她这位庶母的信任,也能让博尔济吉特氏在咸安宫养老时不至于太过无趣。
就这样,胤礼在养祖母博尔济吉特氏身边15年的时间,直到养祖母病逝。
值得一提的是,不管是孝惠章皇后所抚养的皇五子胤祺,还是博尔济吉特氏抚养的皇十七子胤礼,虽然都较为年长一些(康熙病逝时胤礼已经26岁),但性格恬淡为人低调,从未参与夺嫡之争。可想而知博尔济吉特氏与姐姐孝惠章皇后,都是安分守己之人,从不会对朝政或者是立嫡之事指手画脚,难怪会得康熙敬重多年。
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博尔济吉特氏病逝,康熙从畅春园回宫,下旨为淑惠太妃的去世辍朝三日,并且亲自前往淑惠太妃的灵柩前祭酒。
这足以见康熙对庶母博尔济吉特氏的重视,而且康熙还因为庶母的葬礼有疏漏、没有安排妥当的地方,而处置了好几位官员。
姐妹二人在后宫相伴几十年的时间,博尔济吉特氏的去世让孝惠章皇后十分伤心,经常闷闷不乐。在康熙看望嫡母的时候,孝惠章皇后感慨自己跟妹妹一样,是一个牙齿已经松动、头发花白的老妪。康熙为了让嫡母开心,便称嫡母:
太后慈闱福泽绵长之嘉兆也
博尔济吉特氏去世五年后,其姐孝惠章皇后也病逝了。
康熙五十九年的中元节时,被博尔济吉特氏抚养15年之久的皇十七子胤礼,奉命前往孝东陵祭谒。在养祖母淑惠妃博尔济吉特氏的墓前,胤礼哭的十分伤心,以此来弥补多年来博尔济吉特氏对自己的养育之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