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幻想”台海战争:美军轰炸机群真能瘫痪中国?
在当今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美国一些军事智库关于中美潜在冲突的“畅想”总是能引发广泛关注。近日,美国知名智库国际战略研究中心(CSIS)的相关论调再次成为焦点。早在2023年,CSIS进行了一次兵棋推演,模拟中美在“台海战争”时期爆发武装冲突,并设想了一旦战争爆发美军如何通过航空作战力量对中国展开攻击,试图瘫痪中国军事实力,不过,这份看似宏大的设想,实则充满理想化色彩。
CSIS在这次兵棋推演中,将打击中国大陆军工及工业生产能力作为战时美军的核心任务,并规划了详细的攻击步骤。首先,美军计划使用导弹来摧毁中国军队的作战能力。他们的目的是防止中国军队反扑,同时为后续的轰炸创造有利条件。想象中,美国的导弹如雨点般落下,试图给中国军队致命一击。
完成第一步后,美军轰炸机群将把目标锁定在中国沿海地区,特别是像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这样的经济核心地带。在美国人看来,这些地方不单是中国经济的心脏,还密集分布着大量军事和民用设施。他们幻想着通过轰炸此处,能够破坏中国的经济基础设施,进一步削弱中国应对战争的能力。
最后,轰炸机群将深入中国内陆,将战火烧到中国的核心工业区。美军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彻底摧毁中国的军工和工业生产能力,从而达到瘫痪中国的最终目标。
不得不说,美军的这份计划可谓“野心勃勃”,从侧面也反映出CSIS对美国航空作战力量的极度自信。回顾历史,自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美国在多场局部战争中的航空作战表现,的确让其在全球军事领域威风凛凛。无论是1999年轰炸南斯拉夫,还是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的大规模空袭,又或是叙利亚战争中美国空军F - 22的亮眼表现,在亚太地区,这样的“骄傲”更是被美军无限放大。
美国空军在亚太地区部署了大量先进战机,以强劲的空军力量为傲。不仅有装备诸如B - 2隐形轰炸机和B - 52战略轰炸机等庞大轰炸机群,能携带大量精确制导武器对地面目标发起远程攻击,其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航空兵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军航空兵装备有F/A - 18超级大黄蜂战斗机、E - 2预警机等先进机型,在海上执行多种任务;海军陆战队航空兵虽看似低调,但拥有的五代机F - 35也是不容小觑的军事力量。
然而,尽管美军在航空作战力量上有着强大的“配置”,但CSIS兵棋推演中的理想化假设,在现实中却面临着诸多难以逾越的挑战。
其一是打击精确度问题。中国沿海地形复杂多样,平原、山地、丘陵交错。这样的地形既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多样的发展空间,也为防空系统的部署和隐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美军若要准确识别并打击这些隐蔽的军事设施,难度可想而知。不仅如此,中国内陆地形同样复杂,高山峡谷众多,不仅限制了美军的低空突防能力,也让美军精确打击的难度大幅提升。而且,中国的军事和工业设施经过精心巧妙伪装,美军想要准确找到并打击,绝非易事。
其二是突破防空体系的难题。在第一步中,即便美军的导弹真能对中国军队作战能力进行打击,想要摧毁中国的防空系统也绝非易事。中国经过多年的现代化建设,防空力量得到了极大提升。如今,中国拥有包括防空导弹在内的各类先进防空装备,这些装备数量众多,且具备高度信息化和网络化作战能力,能够紧密协作形成严密的防空网。这张防空网如同坚不可摧的盾牌,能够有效拦截来袭的导弹和空中目标,大大增加了美军导弹突破防线、实施有效打击的不确定性。
其三是中国强大的电子战能力。中国在电子侦察、电子干扰和电子摧毁等领域进步神速,目前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一旦战争爆发,中国在复杂电磁环境下,能够对敌方雷达、通信和指挥控制系统实施有效干扰和破坏。这意味着美军战机飞弹即便有先进的导航和打击能力,也可能在这种强大的电磁干扰下迷失方向、失去作用,有来无回。
CSIS的兵棋推演虽描绘了一种战争场景,但其中过于理想化的假设,使其结论充满了局限性。中国绝非任人宰割的羔羊,美军妄图通过这份“幻想”来达到目的,不过是痴人说梦。这份所谓的推演,不过是美国反华人士又一轮的意淫罢了,现实中的中国,有坚定的信念、强大的实力应对一切可能出现的挑衅,捍卫国家的主权与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