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询之嫡传,“欧体”集大成者,为人“自负”,让作品少得可怜

熹然评文化 2023-03-01 06:58:11

在中国书坛上,有不少父子齐名的书法家,“二王”是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二米”是米芾、米友仁父子,再如唐代的“大小欧阳”——欧阳询、欧阳通父子。

欧阳通,字通师,是欧阳询的四子,官至宰相,后遭到武则天的诛杀。作为书法家之子,欧阳通并未得到太多的父亲指点,年少时欧阳询便离世,他便让购回父亲的书法,自己日夜学习,通过自己的努力,继承了其父欧阳询的书风,又融入了自己的特点,也成为了“欧体”的集大成者。

朱长文在《续书断》中:“虽得询之劲锐,而意态不及也,然亦可以臻妙品矣。按,通早孤,未得乃父亲炙,书法由母徐氏指导,蒐讨父迹,力学不倦,纵有异同,或谓不及,亦自在情理之中。”

《道因法师碑》是欧阳通的代表作品,现在收藏在西安碑林博物馆,与其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一前一后陈列,这也是中国人才懂的情节。

《道因法师碑》的笔法比其父欧阳询更为瘦硬、劲挺,也更具有隶书笔意。明代汪砢玉评价其书法:“瘦怯于父而险峻过之”,宋董迪:“通笔力劲险,尽得家风。”

据说欧阳通特别的自负,对于前来求书的,所提条件也是极为苛刻,要求提供指定的“文房四宝”,毛笔要用象牙或犀角的笔管,狸毛为芯复以秋兔毫;墨必须是松烟墨还要加入麝香;纸还要是坚薄白滑的纸,现在看来也是极尽奢华之感,这也可能是他传世作品稀少的原因。

《道因法师碑》全称《大唐故翻经大德益州多宝寺道因法师碑文并序》,当时为了纪念隋末唐初的道因法师,碑文追述了法师的生平事迹。

道因法师20岁的落发为僧,在贞观十九年(645年),玄奘法师取经回来后,当时的唐太宗为组建译经院,从各地选拔优秀的禅师,59岁的道因被选中,开始协助玄奘在大慈恩寺翻译佛经,并被封为“翻经大德”的封号。

圆寂的5年之后弟子元凝等为纪念师父的生前事迹所刻立。

3 阅读:622

熹然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