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一句话点出美国最大的弱点,现实就是如此!

回顾过往读历史 2024-08-20 21:46:36
前言

近年来,中美竞争不断加剧,双方之间的博弈也正逐渐向高技术领域扩展,其中芯片领域就是备受关注的核心战场之一。

有些人可能觉得,美国不断出台各种法案,加强对中国的芯片制裁,这哪里算得上“激烈博弈”,可是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却在斥责美国“芯片法案”时,直接指出了美国的制造业存在“致命弱点”。

那么,这个弱点是什么?张忠谋又是如何发现的?

信息源: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请理性观看

张忠谋对美国的“一语中的”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企业之一台积电的创始人,张忠谋一直与美国关系密切,他不但有着哈佛、麻省理工和斯坦福的留学经历,还曾经在美国多家公司的半导体部门工作。

1985年,张忠谋辞去自己在美国的职务,回到台湾开始担任工业技术研究院院长,而这时候,他发现当时的芯片领域都是自行设计、自行生产,这就导致了芯片技术全部垄断在英特尔、三星等巨头手中。

为了能够从芯片技术的发展中“分一杯羹”,张忠谋创立了台积电,并率先开创了圆晶代工模式,这不但促进了当时半导体产业的飞速发展,也让张忠谋一跃成为国际富豪。

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2022年的4月22日,已经退休的张忠谋居然会在美国布鲁金斯学会的访谈会上,公然嘲讽美国的芯片行业实现不了“本地制造”。

张忠谋表示,美国芯片制造成本比台湾高出50%,而主要原因根本不是他们所幻想的“缺少廉价的流水线工人”,而是因为美国的芯片制造业没有“人才库”。

要知道,美国半导体行业的产量可是占据了全球48%,张忠谋这样与常识相悖的言论,当场就引发了轩然大波,很多美国记者当场表示他是在信口雌黄。

可面对众人的质疑,张忠谋却淡定地说出了自己的预言,他认为美国的“芯片法案”不仅无法解决半导体供应链问题,反而会造成严重的资源浪费。

为了阐释自己的言论,张忠谋以特朗普政府时期的政策举例,当时为了践行自己的选举口号和解决美国中下层的就业难题,特朗普宣布将对在美投资建厂的企业提供额外补贴。

而富士康为了获取美国的政府补贴,计划在威斯康星洲建设一座1.3万人的液晶厂,可谁能想到最后竟然因为技术人员不够而“泡了汤”。

原来,当时富士康计划招募的260名技术工程师只到位了178人,郭台铭为了能够按时开工决定从中国调用,可没想到美国的州政府竟然认为招不到人是富士康自己的错,宣布取消了对当年的减税补贴。

更有甚者,无数美国媒体开始疯狂攻击富士康,认为他们是在“拿美国政府的钱,给中国创造就业”,这样的无情举动导致郭台铭宣布缩减富士康的建厂计划,原本承诺的一万多就业岗位也下滑至1500人。

半导体行业为什么缺人才?

郭台铭和富士康的“失败”,其实印证了张忠谋对于美国“芯片法案”的不屑一顾,毕竟,按照富士康的规划,他所需要的技术工程师数量与普通工人的比例仅为1:26。

可在以芯片代工为主要业务的台积电,公司超过一半的员工有着硕士或以上学历,工程师与普通技术工人的比例,更是彻底倒挂的2:1!

换句话说,半导体行业需要的是大量的“硕士打工人”、“博士打工人”,这些高学历“科研民工”才是支撑芯片行业快速发展的核心动力,可是美国的人才市场,真的能够提供这么多的高级人才吗?

事实上,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别说高级人才,它的整个半导体产业都处在一个严重“缺人”的境地之中,按照美国劳工部统计局的数据,美国半导体及相关产业从业人数在过去的22年里减少了近45%。

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与牛津经济研究院更是直接向美国政府发出警告,表示美国的半导体行业到2030年就会面临近七万产业工人的人才缺口,而其他行业更是会至少出现30万名工程师的人才短缺。

与此同时,中国在半导体人才领域正逐渐释放出显著优势,大量的科研人员涌入这一行业,让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科研人员学历结构也不断优化,促进了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

而在最近几年的半导体行业专利技术的申请上,中国以远超美国技术专利的数量,牢牢占据着榜首位置,正在快速地实现半导体技术的积累与追赶。

不同于美国的“快乐教育”、“放低门槛”,中国对于半导体人才的需求采取了更为严苛的选拔机制,通过将“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设置为一级学科,对于集成电路领域高端人才的培养投入不断提升。

“空心化”的美国正在自我毁灭

而人才短缺问题虽然在半导体这样的尖端技术上更加明显,但其实已经广泛存在于美国所有的制造业当中,STEM(科学、技术、工程、数学)专业的人才供给不足,正在让美国逐渐丧失自己在全球高端制造业市场上的地位。

大家总是调侃俄罗斯的军工技术与苏联差异不大,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还在继续敲打着自己的破铜烂铁”,可实际上,美国的军工产业在腐化与衰败上也不遑多让。

除了大家经常调侃的“坏消息:中国最新的军机技术水平刚刚追平美国三十年前的F22;好消息:美国的新式战机还不如F22。”

美国的造船业其实同样陷入了补充困难的问题当中,曾经在二战期间一个月就能下水一艘新航母的美国海军,如今就连维持自己的舰队规模都不是一件容易事。

纽波特纽斯造船厂是专为美国海军建造核动力航空母舰和潜艇的大型船厂,可厂里熟练工人的平均年龄已超过50岁,年轻人才补充不足,直接导致了军舰建造进度延迟,成本上升。

而作为制造业的一个缩影,美国造船业的衰败,某种程度上也是其制造业陷入发展、创新止步不前的预演,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工程师已经成为困扰美国整个制造业的共同难题。

虽然美国政府试图通过政策调整来应对人才短缺,可它在政策上却表现得十分矛盾——为了保证美国本土居民的收入水平,美国对于高技术人才的入境申请限制很多,而那些难民和低技能移民却更加容易通过宽松的政策进入美国。

可缺少了过去从全球“吸血”获得的顶尖人才,美国本土的教育体系已经无法适应需求,为其在较短时间内重新培育出充足的高技能人才,这已经造成了美国在尖端科技的竞争中逐渐失去优势。

从满嘴咖喱味的英语,到政治正确下的低标准录用,美国曾经的“白人精英”也俨然变成了“红脖子老农”,人才问题已经成为美国维持世界霸权泼在眉睫的难点。

一方面,人才短缺制约了美国的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让美国企业的全球竞争力不断下滑,加剧了美国的经济问题。

而另一方面,美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的研发进展放缓,军工产业发展的停滞不前,都导致美国正在逐渐丧失自己的全球霸权。

结语

在全球化时代,人才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美国能否有效应对人才短缺挑战,将直接影响其在未来全球格局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但在多年的“空心化”后,如今的美国“精英”们已经沉迷在金融领域的繁华当中,不愿继续从事工业生产,这将成为美国未来发展最大的阻碍。

参考文献

观察者网——《“中国半导体专利申请20年从14%猛增至71.7%,半导体核心技术向中美集中越加明显”》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499796932121116&wfr=spider&for=pc

0 阅读:208

回顾过往读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