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之山涛:大隐隐于朝

云端漫步歌者 2025-03-20 15:45:12

都知道嵇康临死前写过《与山巨源绝交书》,但很少有人记得,就在嵇康操琴,弹着《广陵散》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他还留下一个遗嘱: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曾经的好友山涛。他对十岁的儿子稽绍说:“有山巨源在,汝不孤矣!”

山涛(205-283),字巨源,河南武渉西人,魏晋交替年间玄学家、政治家,官至吏部尚书,也是竹林七贤之一,嵇康挚友。山巨源少年有才,但卓尔不群,爱读《老子》《庄子》等,只和有缘人交往,比如后来的嵇康、阮籍,吕安等。他长期居住在乡下,直到四十岁以后才进入体制内上班。由于山涛文采出众,逐渐在士人队伍里有了不小的名声,有人甚至说他是当代的“吕望”,在竹林混迹了多年以后,靠着跟司马懿家族的亲戚关系(山涛的从祖姑山氏是司马懿夫人张春华的母亲),司马师举荐他入朝为官,做过赵国国相,后来调任尚书吏部郎。山涛做官总起来顺还算不错,得到过司马昭的夸奖:足下任职清明,高雅之操超群出仕。

大概在248年,山涛曾与石鉴(曹魏政权时做过并州刺史)同住一室,司马懿装病不上班,山涛的政治敏感性明显高于别人,他一眼就看出司马懿根本没病,于是在一天清早,山涛敲打着还在睡懒觉的石鉴:“你就知道睡睡睡,你是万睡吗?司马懿病了没上班你知道不?”石鉴翻了个深没好气地说:病就病呗,何必大惊小怪,你给他发个病假条就是了。那时候山涛主管吏部,也就是官员的管理,类似于官吏主管。没想到那山涛居然悄悄打铺盖卷走人了,辞职回家,远离了这个是非之地。不久,司马懿果然发动高平陵政变,曹魏政权逐步落入司马家族。不过,毕竟山涛为官得到了司马家的认可,后来司马昭当政,又把他请了回来,继续做礼部尚书,后来又做了吏部尚书,主管官员任免。为了笼络人心,司马昭听说嵇康与山涛关系不一般,于是派山涛前去联系嵇康,希望他为朝廷做事。

山涛见了嵇康,说明来意,也不敷衍,大概是这么说的:“嵇康老弟,别在家闲着了,看我的面子,入朝为官吧,司马大人非常看好你!”嵇康头也不抬,冷冷滴说:你回家等信儿吧。于是,山涛等到了那篇千秋万代的书信,叫做《与山巨源绝交书》:嵇康谨言:“足下昔称吾于颖川,吾常谓之知言”,其实你并不了解我。对不起,不去不去。“今但愿守陋巷,教养子孙,时与亲旧叙离阔,陈说平生,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志愿毕矣!”山涛知趣,也没有强求自己这个老朋友,令他没万万想到的是,司马昭没有放过这个不服召唤的文坛领袖,263年,嵇康在洛阳东市广场被杀。

好在,嵇康临终把自己一双儿女委托给了山涛。山涛没有辜负嵇康,他把嵇康的儿子稽绍接回家里,尽心抚养。稽邵继承了父亲嵇康的很多优点,包括长相。他长的高大雄伟,相貌出众,正气凛然。有一次,一位好事者看到了稽邵,走在人群中非常显眼,就跑去问嵇康好友、同为“竹林七贤”的王戎,说:王戎笑笑,说:你没见过他爹,那才叫英俊潇洒!这个故事后来就成了成语:鹤立鸡群。

在稽绍长大成人后,山涛举荐他做了“秘书丞”。稽绍也没有辜负山涛,后来的八王之乱,为了保护晋惠帝被乱箭穿心,晋惠帝感动不已,吩咐手下好好保留稽绍的衣服上的血渍,以表纪念。山涛做官灵活,也不贪腐,因此后来的司马炎等对他盖不错,他是“竹林七贤”活的最久的一位,公元283年,山涛七十九岁高龄赫然仙逝。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