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要试的是 LETSHUOER DZ4,一款定价在 500-600 之间,单边搭载 4 单元的入耳式耳机。
说起这个价位,貌似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试过定价在 500-900 这个价格区间的耳机了。
上一次听到或提到这个价格段,已经是前些年和老友讲起那款卖 600 几的 8 单元入耳式耳机的时候。
当时只是觉得这个现在被定义为「超入门」的价格段位里面,厂牌们都非常「卷」,卷的方向也都很相似,就是——拼了老命地增加单元数量。
虽然我没有确切地考究过这个价位的耳机能够塞下多少个单元,但当年那款卖 600 几但单边可以塞下 8 个单元的产品已经用它的数字震撼到我了,内心也可能觉得这里的优势可能也仅仅展示在单元数量上,完成度、声音的展示效果可能也未能让人满意......
加上我对耳机新品的包容性、好奇心和宽容度远不如对手摇或胶樽饮品高,在某个易主大厂的一款入门级「监听」耳机之后,我都再没有试过这个价位段的产品了。
直到有朋友问我意见,想我推荐一款可以玩 500-600 的有线耳机时,我才想起自己在这个价位上脱节太久,已经没有存货了。
为了更新一下自己的资料库,我觉得是时候要玩一些新的东西了。
于是,就有了这次的报告。
对,突然发现和主角没有太大关系。(笑
--
外观的话,干净舒服熟悉是 LETSHUOER DZ4 给我的第一印象。
LETSHUOER DZ4 的机身轮廓很工整,外面板是一块源自有淡淡香槟金效果的样机氧化铝,除了一个点线结合的 Logo 之外基本没有其他元素,没有太多花巧的东西。
没有画蛇添足的「花臣」,视觉上十分干净。
舒适则是和佩戴有关,DZ4 用上 LETSHUOER 联合 3D 打印厂牌 HeyGears 3D 打印出来的树脂前腔。前腔上面有带亲肤处理,佩戴时有不俗的顺滑感,表面的防滑处理也能够为耳机提供一定稳固性。
造型能够贴耳耳朵结构,耳机侧边不会出现明显的压力积聚点。加上官方表示 DZ4 的半开放前腔设计能够实现有效舒压,这里可以提升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平时佩戴的话只要选好合适的胶塞,将耳机戴稳,确保现阶段的听诊器效应影响最少,那就是 LETSHUOER DZ4 佩戴最舒适的状态。
佩戴时需要的调整不多,耳挂设计也能够辅助固定耳机,佩戴这部分基本没有什么投诉。
至于熟悉,可能源自我对这个造型的幻视。总觉得这淡淡香槟金面板,要是换成白色,再搭配一下小一号的 Logo,会让我想起 Fender ZERO 4......
对,Gladys 「曾经」戴过的那款...
但相对于 Fender ZERO 4 来说,LETSHUOER DZ4 造型会再饱满一点...
刚刚提到了 D4 用的配件,我这里再补充一下。
LETSHUOER 这里配了一个圆形收纳盒,收纳盒表层有哑光处理,加上自身旋转打开的设计,拿在手上确实有点像家里屏幕挂灯的遥控。(笑
内部除了有耳机的收纳空间,LETSHUOER 还贴心地做了胶塞挖槽,让用家可以将常用的替换胶塞放到收纳盒里面,在外遇到遗失胶塞的情况都可以马上更换。
对于我这种经常丢失胶塞的人,LETSHUOER 这个收纳盒设计是一个加分项。
回到耳机,早在低价位启用多单元设计之前,耳机厂牌就已经先引入了可换线设计。所以现在看到 300-500,甚至 100-200 的耳机支持换线,其实都不会感到太意外。
LETSHUOER DZ4 的换线模式也很标准,用的 0.78 双 Pin 接口让它出厂之后就能够拥抱一个超大型的配件生态,不管是换接口的平衡线、升级线和挂颈无线模块乃至挂耳真无线模块都已经有数量不少的选择。
配线的话,LETSHUOER DZ4 用上一条 4 股 54 芯的纯手工编织线材,底部是标配的 3.5mm 接头。耳机线上有集线用的绑带,方便收纳整理。
最后来讲讲单元,原本我以为会像其他同价位的产品一样采用「一圈多铁」的模式时,没想到 LETSHUOER 直接给了我一个「全圈宴」。
对,四单元是 3 个动圈搭配一个被动振膜的「3+1」声学架构。
当中,三动圈是三颗 6mm 钛球顶动圈单元,表现里面主要强调高频表现、提升高频能量感和声音解析力。而那块 6mm 的被动振膜则负责低频部分,保证低频输出的能量感和提升整体声音的层次感。
耳机内有双路电子分频,四个单元上都有独立的导管,直接连接到音嘴,降低每部分输出时的相互影响,让声音表现得更加层次分明。
这次的试听,我打算用些简单一点的设备来听。
播放器会选用我平常用来听 Single 的 NW-ZX300A,尾巴替换成放了很久的 HIDIZS S9 Pro。既然要有简单的设备,自然也少不了那台 Syitren R300 CD 机:
继 Cherry 的《Primary》之后,这又是一张很难才能挖出来的专辑,我也很久没有用 NW-ZX300A 来听专辑了。
耳机的话,虽然厂方很强调 DZ4 在解析力以及在高频位置的表现,让这个手持四圈的新人在「观感上」不那么圈。但从实际听感出发,音声还算厚实,不干不涩,鼓点的回弹位置和包裹处理得不会生硬,动圈耳机要有的「圈味」还在。
对,不管是 《Primary》还是《Hello Strangers》,除非是十分倾向中低频的产品,不然在主打解析力的产品在这两位女歌手(Cherry 或许应该叫 Artist)面前要做到不干不涩是很难一件事。(笑
但耳机在分离度的位置做得很出众,只要是连接的音源不差,LETSHUOER DZ4 都能够把歌手、主要乐器和背景分离出来。特别是在听 Band Sound 或一些背景相对复杂的歌曲时,DZ4 就像是在做厨师做烹前准备一样,将每一部分都能够分开展示给你看,和跳舞练习时的拆解展示也有点类似。
当然,LETSHUOER DZ4 当然不能做到将每一个步骤都拆解出来,但能够人声、主要乐器和背景做到有效的分割,整体出来的效果已经很特别,在听流行的时候可以更加专注人声。
圈味的部分在这首歌的部分会更突出一点,搭配相对温和润泽饱满的播放设备或小尾巴,LETSHUOER DZ4 的入耳感会再舒服一点。
如果搭配的是 HIDIZS S9 Pro,声音会更清更锐,DZ4 在解析力上面的优势会更突出一点。如果 Wilson 和 Cloud 云浩影的 Acoustic 的版本,Cloud 部分的声音延展也能够展示 DZ4 的功架。
细节依旧能清晰呈现,只不过在二人呼吸的位置上会略略有点干,对干和润友偏好的用家可以在这个位置留意一下。
DZ4 在搭配不同风格的播放设备前会有不同的效果,S9 Pro 和 PAW S1 是两种不同的模式,搭配时也需要注意。
如果你问我,我个人就觉得搭 PAW S1 甚至是后面再同场加的 Cayin RU6 会更合我的味道。
起初听 Supper 的时候,我个人是觉得很惊喜的,很难在这个价位上面找到一款可以把 Sunny 从整个背景里面抽出来的耳机。(笑
对,主要是 Supper Moment 那种强得像燃烧自己的高能量演唱,背景很容易就被覆盖。
《橙海》和《灵感床》算比较轻的,来到《19 Moment》被重新编曲、在 Documentary 里面被称作「地盘工人版」的《点滴(2019)》,在吉他筑起的声墙之下,Sunny 依旧能够保留清晰的轮廓,和背景之间还有一些距离。
感觉 DZ4 在这里已经尽力,在部分更复杂的环境下偶尔也会有「黏底」现象,但对于一款定位在 600 元以下的多单元耳机来说,DZ4 的表现已经足够了。
不过在这里有一点需要提提,DZ4 对音源还是有那么一些要求。如果用的事质量参差的档案,或者播放性能不太好的前端,DZ4 会把瑕疵放大,整个听感也会变得奇怪。
流媒体表现还好,我长时间用的还是未升级到无损的 Spotify,搭配手机连两款小尾巴的表现还可以。但如果是在 Single 曲库里面遇到规格特别低的档案,那问题就会出现。
至于播放性能比较差的设备,对,就是 R300。
而且我的选碟是 SupperMoment 的 [dal segno],R300 可算是把 DZ4 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拉出来的 Sunny 一下就推了回去。(哎
「下次想听 CD,还是找一台正正经经的 CD 机...」
--
简单做个总结,我觉得 LETSHUOER DZ4 是一款比较特别的产品。
你说进取吧,在 5-600 元的价位上面用四单元组合,拼单元数量的方向总算没有卷错。
单元数量上来,选用了适应性高的耳机造型,保证稳定性的同时提高了长时间佩戴的舒适度,耳机本身也不难驱动.....这些固定在点心纸上的选项都提上了,那就能满足本价位用家的基本需求了。
只不过,这样看就平庸了一些。
DZ4 让我觉得特别的点是在于,LETSHUOER 没有选择常规的一圈多铁结构和摆放排列组合模式,反而是想在这紧凑的机身里面塞下多动圈结构,并且要把分音做好,无疑是要为处于 Normal Mode 的自己增加难度。
耳机不难驱动但也需要点力道,对自己的搭档和音源也有要求。声音风格算是万用的一类但有自己的脾性,在呈现自己同价位超强的分离度的同时,解析力有不俗表现,还能渗透出一种淡淡的圈味道,两者能够相互揉合,听感不会顾此失彼。
虽说后面我也觉得它不太适合听一些能量感爆棚的 Band Sound,但在处理自身熟悉的歌路时,LETSHUOER DZ4 还有种驾轻就熟的安稳,同时也能给你随时即兴的惊喜。
以前很难会在 5-600 之间找到也有自身倾向且表现正常的选手,正如前面所说,大家在这个价位都在比拼单元数,大路的声音风格下还要在比拼声音完成度。
相反,我个人反而更期待像 LETSHUOER DZ4 这类有自己风格的产品可以多一点,多一点变化和特别总不是坏事。
正如你身边的店都变成了点都德和陶陶居,以前在街坊之间奋斗的老师傅都走了,旧茶楼都消失了......
『唔系唔好,就,冇瘾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