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4年以来,国内汽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新能源汽车领域,价格内卷现象层出不穷。价格战带动了行业的大规模波动,许多先买车的消费者在价格下降后感到“背刺”,而不少新购车的消费者则欣喜若狂,仿佛抢到了市场上最后的“便宜货”。这种价格战虽然推动了销量的增长,但也让车主们在与价格变动的博弈中经历了不少“心理波动”。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6a35840021b8b19c8ddfd77e2d06d8c.jpg)
即便如此,市场表现仍然坚挺。据统计,2024年10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了299.6万辆和305.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3.6%和7%。其中,新能源汽车的产销分别完成146.3万辆和143万辆,增幅分别达到48%和49.6%。这表明,尽管部分消费者的购车需求有所下滑,但通过价格战和各种补贴的助推,国内车市依然呈现增长态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0e2dd4927a4293f5627ec458c91dc77.jpg)
市场的背后却藏着一系列令消费者不满的事实。最近,一则关于国内汽车行业的大新闻引起了广泛关注——4000家4S店和经销商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倒闭或退网。更有消息称,位于北京的全球最大宝马5S店宣布倒闭,天津的奥迪最大4S店也在一夜之间跑路,许多车主纷纷赶往维权。这一系列事件表明,汽车行业的内卷已蔓延至4S店与经销商,许多原本依赖传统销售模式的商家已经承受不住市场压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5b388909d27d6abecf4a0c80c200249c.jpg)
让人惊讶的是,面对这些倒闭的消息,许多消费者却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同情,反而有不少车主纷纷表示“活该”。究其原因,这与传统4S店多年来在消费者心中积累的负面形象密切相关。很多车主对4S店的“作恶”行为记忆犹新:加价卖车、强推按揭、强制捆绑保险、收取各种隐性费用等,几乎成了传统4S店销售过程中的常态。更有甚者,车辆出现问题后,4S店往往推诿责任,不愿为车主提供应有的售后服务,这种“只认钱、不认人”的态度让消费者深感失望。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2504e8922baa06c0b358f9859d754379.jpg)
尤其是在特斯拉和一众造车新势力的崛起下,消费者开始对比传统4S店的服务与价格。特斯拉等品牌以直营模式打破了传统经销商的束缚,提供了更为透明的购车和售后体验。车主无需再面对讨价还价的烦恼,也无需为了一些额外费用而感到不满。全款购车无需被施压,贷款购车也不再有额外的手续费,维修保养价格也清晰透明。这样对比之下,传统4S店的种种“霸王条款”显得尤为刺眼。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3d3dab6a63ceb66642d09f6cbdd448ba.jpg)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传统的4S店模式也开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品牌直营模式的兴起,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为直接、透明的服务,而传统4S店则逐渐被这种新型的销售方式所取代。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选择直接通过品牌直营店购车,以避免受到经销商不正当收费和服务质量不佳的困扰。价格透明、服务高效的直营模式,正成为未来汽车行业的主流趋势。
![](http://image.uc.cn/s/wemedia/s/upload/2024/0b258b35747feb58cce0fbd25e1e0fed.jpg)
传统4S店的倒闭并非偶然,而是市场竞争和消费者需求变化的必然结果。随着消费者对价格、服务和透明度要求的提升,传统经销商和4S店如果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将会面临更加严峻的生存考验。对于那些曾经“作恶”的4S店来说,汽车市场的内卷可能是它们难以承受的最后一击。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