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事件: 体育评论员贺晓龙对刘国梁及孙颖莎/王楚钦(莎头组合)的态度转变,引发争议。
地点: 主要在社交媒体(微博)平台。
人物:
* 贺晓龙:体育评论员,文章主要围绕其言论展开。
* 刘国梁:中国乒乓球协会主席。
* 孙颖莎/王楚钦(莎头组合):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 樊振东,林诗栋,蒯曼:中国乒乓球运动员。
关键信息:
* 前期批评: 贺晓龙曾批评刘国梁身兼数职,批评“莎头组合”过度包装,竞技成绩未达预期。
* 后期转变: 贺晓龙转变态度,吹捧刘国梁,并对“莎头组合”表达喜爱。
* 自我描述: 贺晓龙声称自己曾遭受“十个月的网暴”,并进行忏悔。
* 争议言论: 贺晓龙曾发表“樊振东廉颇老矣”“林诗栋蒯曼要分清大小王”等争议言论。
* 舆论环境: 该事件发生在中国乒乓球队整顿饭圈,处理违规媒体人的背景下。
其他事件: 提及篮球明星私生活事件作为对比,指出公众人物类似的处理舆论方式。
总结: 贺晓龙被质疑通过转变舆论风向来规避风险,蹭热度,并保持自身关注度,其行为被视为“舆论操纵”的典型案例。
如今的互联网,可谓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互联网时代,舆论反转的速度,比乒乓球的速度还要快! 这不,体育评论员贺晓龙,最近就陷入了舆论的风暴中心。
起因嘛,还得从他对刘国梁和“莎头组合”的态度转变说起。
一开始,贺晓龙对刘国梁可没少批评,什么身兼数职啦,精力分散啦,总之就是觉得刘国梁管得太多。对于孙颖莎和王楚钦这对混双组合,贺晓龙也直言不讳,说他们过度包装,成绩却没达到预期,似乎对“莎头组合”并不看好。
但画风突变,就像孙颖莎的正手进攻一样,让人猝不及防。贺晓龙突然开始吹捧刘国梁,说他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仿佛之前批评的不是他一样。对于“莎头组合”,贺晓龙也一改之前的态度,开始表达喜爱之情,夸他们配合默契,未来可期,简直是360度大转弯。
这番操作,直接把网友们给看懵了。
“这贺晓龙,到底想干啥?”
“之前批评得那么狠,现在又开始吹捧,变脸比翻书还快!”
面对网友的质疑,贺晓龙也给出了自己的解释,说自己之前因为批评刘国梁和“莎头组合”,遭受了“十个月的网暴”,现在幡然醒悟,痛定思痛,要重新做人。
“我错了,我不该批评刘国梁和‘莎头组合’,我以后一定好好支持他们!” 贺晓龙在社交媒体上“忏悔”道。
但这番解释,并没有平息网友的怒火,反而火上浇油。
“网暴?谁没被网暴过?难道被网暴就可以随便改变立场吗?”
“这分明就是看风使舵,想规避风险!”
更有甚者,翻出了贺晓龙之前的“黑历史”,比如他曾发表过“樊振东廉颇老矣”,“林诗栋蒯曼要分清大小王” 等争议言论。
“这人就是个墙头草,哪边风大往哪边倒!”
“他就是想蹭热度,保持自己的关注度!”
要知道,贺晓龙的这番操作,正值中国乒乓球队整顿饭圈,处理违规媒体人的敏感时期。在这样的背景下,贺晓龙的转变,就显得更加意味深长了。
人们开始怀疑,贺晓龙是不是嗅到了什么风向,所以才赶紧转变立场,想蒙混过关。
这就像娱乐圈里,某些明星的“公关手段”一样。
前段时间,某篮球明星的私生活被曝光,引发了轩然大波。一开始,该明星还试图掩盖真相,但随着舆论的不断发酵,眼看事情就要控制不住了,该明星立马转变策略,公开道歉,承认错误,并且表示要痛改前非。
这一招,果然奏效,舆论的风向开始转变,很多人都表示“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原谅了该明星。
“你看,贺晓龙和那个篮球明星,是不是很像?”
“都是先试图掩盖真相,然后又转变策略,公开道歉,想蒙混过关!”
不得不说,贺晓龙的这番操作,的确是“舆论操纵”的典型案例。他通过转变舆论风向,来规避风险,蹭热度,并保持自己的关注度。
但互联网是有记忆的,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贺晓龙的这番伎俩,最终还是被网友们识破了。
如今,贺晓龙的社交媒体账号,已经成为了网友们“口诛笔伐”的战场。很多人都对他表示失望和愤怒,认为他失去了最基本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