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在第十五届中国航展开幕前夕,第十六届航空航天月桂奖颁奖典礼在广东珠海隆重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自控所原所长冯培德获终身奉献奖。
从一穷二白的中国航空工业到“三个20”振翅高飞,冯培德院士持续耕耘在他所热爱的惯导事业,今天我们就追寻冯培德院士脚步,走进他奉献终生的惯导事业——
任自控所所长时,冯培德就提出了“航空科研上多型号,试制生产上小批量,预先研究上新水平”的三句话指导方针。结合用户实际需求,他带领所领导班子深挖内部潜力,组织外部协作,狠抓科技兴所,走上了科研生产一体化之路,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的机制使传统的研究所焕发了新活力,经营收入、人均产值快速增长,科研成果迅速转化,科技之花在实际应用中累结硕果。同时,冯培德不失时机抓住历史机遇,迅速开展对外技术合作,通过成立合资企业、安排国外交流等方式,推动了自控所激光陀螺、MEMS传感器等预研工作的进展,为后来自控所的激光惯导、微型传感器的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冯培德在自控所工作多年,设计多型产品立惯导之根,引领技术团队育人才之本,自主研发重铸导航中国心,迎难亮剑博扬航空进取心。在自控所的发展史上,他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优秀领导者,为自控所进一步腾飞开辟了道路。
2002年,冯培德院士赴京任集团科技委副主任。2003年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任教后,带领北航师生与自控所青年骨干成立联合研发团队,成功研制单轴、双轴、三轴旋转式惯导样机;并于2016年合作研发了首台混合式惯导样机,融平台式、捷联式、旋转式技术优点于一身,使惯导技术凸显更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他带领的团队与自控所仍在盾构掘进导航系统、协同导航系统等多方面持续深入研究。
六十多载岁月以来,他的目光始终望向远方,脚步从未停止,正如陀螺一般永不停转,一代又一代航空人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不断向前奔跑。
举办2022国际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
2022年8月5日,2022国际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ICGNC2022)在哈尔滨举办,中国航空学会制导、导航与控制分会和飞行器控制一体化技术重点实验室共同主办。国际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已经发展为有国际影响力且目前中国最大的航空、航天、航海、陆地等运动体制导、导航与控制领域的学术会议,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了一个交流研究成果以及寻求未来可能合作的平台。
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
2022年10月31日15时37分,搭载“梦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发射任务圆满成功。自控所承研的精密光学时频基准F-P腔也随高精度时频科学实验系统升空。该F-P腔由自控所和中科院授时中心联合设计,由自控所制造装调,在空间时频科学实验系统中为原子锶光钟提供频率基准。
高原/高高原RNP导航技术联合实验室揭牌
2023年6月2日,自控所与中国民航科学技术研究院建立联合研究实验室,并签署高原/高高原RNP导航技术研究战略合作协议,为双方的深度专业融合开创新局面。自控所将与航科院一道继续发挥双方在RNP导航/飞行管理系统方面的研发、验证、运行优势,为支持高原/高高原RNP运行应用贡献力量。
量子传感与定位导航授时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成立
2024年7月25日,自控所“量子传感与定位导航授时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获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批准设立。量子传感与定位导航授时技术航空科技重点实验室主要面向量子信息技术创新发展和未来航空器自主导航能力的跨代升级需求,以量子精密传感与测量技术为研究核心,加速构建基于新一代量子传感器的新一代PNT系统应用,瞄准各类航空平台对小型化高精度、超高精度两个新质能力目标,持续推进量子传感与PNT系统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与成果转化。
举办ICGNC 2024
2024年8月9日-11日,2024国际制导、导航与控制学术会议(简称ICGNC 2024)在长沙举办。会议期间,专家学者探讨和交流制导、导航与控制领域相关的学术和技术问题,制导、导航与控制领域国际知名学者作大会特邀报告。会议还包括GNC总师论坛、国家级教学名师论坛、青年科学家论坛、口头报告及张贴报告等。论坛将继续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共享航空领域发展成果。
站在前辈的肩膀上,自控所结合自身的技术优势和市场需求趋势,从惯性导航走向组合导航和综合导航,不断探索“革命性”的新概念导航技术。在高精度导航技术领域,旋转调制导航系统、惯性/天文导航系统两型“杀手锏”产品将持续优化。在新型导航技术领域,推进冷原子陀螺惯导系统、分布式导航技术、网络化导航、仿生导航等全新概念导航技术研究。在民机市场领域,强化系统占位,完善流程建设,巩固拓展民机导航事业朋友圈。导航专业范围持续向纵深、横向发展,多种新型导航技术不断涌现,市场开拓成果显著,多方联动,协同创新,为导航专业的超越发展注入新动能。
自控所正不断朝着导航技术的创新发展持续推进,自控所人在用实际行动演绎着航空报国、航空强国的壮美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