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于2023年我是满怀希望的。2022年那么多次疫情冲击,站在家庭的角度来看我们家都没有什么大的损失,甚至收入还增加了,实在是没理由对防疫放开以后悲观。
然而,我相信还是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样被2023年打了一个“措手不及”。
工作自然不必多说了,越来越卷,而且卷的毫无意义。似乎每个行业都在降本增效,问题就是降了本也不见得能增效,倒是上游供应商的收入越来越少,结果所有人都不得不进入“降本增效”的这个赛道里,大家都出不来。
至于工作时间那就更有意思了,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22年城镇职工周工作时间是48个小时,2023年可能接近48.5小时。什么意思呢?如果一周工作5天的话,一天是9.5个小时,将近10个小时了。何况这是平均时间,部分在平均线以上行业的工作时长那更是不敢想。
不过也可能是每周工作6天、每天8个小时呢?好家伙,属于是直接人均单休了。
资本市场我就不说了。当然,做债券投资的今年整体上还是可以的,特别是化债了以后不少城投信仰的还得到了兑付,对比起来那些信托和理财暴雷的,简直天壤之别。
至于权益市场就更不用说了。虽然上证指数也就跌了一些,但具体到个股持股的体验……大家懂的都懂。对比一下太平洋对岸的股市,道指涨了10%多一点,纳斯达克指数涨了40%多,要不怎么说人家的股市轻松呢。
退一步说,哪怕是黄金,不管是人民币计价还是美元计价今年都涨了15%。
就这样看着自己账户上的基金收益不由得叹了一口气。理财收益倒是还好,只是普遍比业绩基准第一截罢了。
然后就到了大家最关心的房地产。好消息是至少政策态度还是很积极的,下半年开始陆陆续续出了一大批,买个房子贷款的额度蹭蹭蹭得随着“认房不认贷”和下调首付比例多了好多,北京的最长贷款年限也从25年恢复到了30年。
但即使是这样,似乎房地产市场也没有任何买账的迹象。如果按照统计局的房价指数来看,全国范围内从2021年7月最高点开始算,短短两年半的时间里全国70城的二手房价指数跌了8.4%。
这可是全国的房价指数啊,想想里面有多少统计因素能够平滑这个指数的变动,然而还是结结实实地跌了8%以上。这就意味着,可能不少楼盘都跌了3个8.4%到了25%左右。
当年类似的这些政策,在2015-2016年房地产市场实现了“力挽狂澜”式的绝地反击。而当年政策组合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首先,论天时,2015年一线城市以及很多热点城市常住人口是净流入的,而现在一线城市常住人口已经很多年没有增长了,甚至可能还在下降。其次,论地利,2015-2016年是货币化棚改的高峰,2015年连续降息了那么多次,幅度高达几百个BP。最后,论人和,2010年以来限购政策在2015年迎来了一个释放需求的高峰,多少人在2015年正儿八经拿到了购房资格。
而如今,同样的政策却没有任何一个外部因素的配合,总感觉有些独木难支。
不过往好了去想,2023年终于结束了,而2024年我们可以从一个“低基数”开始了。
房地产短期没有起来的可能,因为买房不是一点点钱,即使是首付,也需要一个家庭几年十年的积累,所以房地产3年内起来的概率非常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