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视新闻报道,4日韩国宪法法院通过尹锡悦弹劾案,尹锡悦被罢免总统职务。韩国政坛这一重大变动,瞬间吸引全球目光,人们不禁要问:韩国下一步将何去何从?
当地时间4月4日上午,韩国宪法法院以8:0的投票结果,全票通过了对尹锡悦的弹劾案,宣布罢免其总统职务。尹锡悦也因此成为继2017年朴槿惠之后,韩国宪政史上第二位被弹劾下台的总统。这一裁决结果让韩国政坛迅速进入“大选模式”。根据韩国宪法规定,总统缺位后必须在60天内举行新总统选举,这意味着韩国最迟要在6月3日前完成大选投票。
尹锡悦(资料图)
尹锡悦弹劾案的起因是2024年底他发动的“紧急戒严令”。当时,他动用军队封锁国会并企图逮捕政敌,这一公权私用的行为严重破坏了韩国的宪法秩序。消息传出,韩国民众反应强烈,据相关民调显示,近六成民众支持对他进行弹劾。在随后的几个月里,韩国宪法法院对弹劾案进行了多次庭审辩论,最终做出了这一裁决。
随着尹锡悦的下台,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在明在这场政治博弈中取得了关键胜利。在尹锡悦被弹劾的过程中,李在明的支持率持续上升。尤其是在他涉嫌违反《公职选举法》案二审被判无罪后,其支持率更是高达51.7%,远超执政党潜在候选人,成为下届总统大选的热门人选。
李在明的政治主张也备受关注。他主张务实外交,认为韩国无法承受与中国疏远的代价,反对萨德系统部署,支持中韩达成自贸协定,希望强化双边贸易、旅游和投资等全领域合作,试图在中美间寻求平衡。如果他当选总统,可能会对韩国的外交政策带来重大调整,这对于改善中韩关系来说或许是一个契机。
李在明(资料图)
然而,李在明想要成功当选总统并非易事,他还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方面,尽管他二审被判无罪,但检方已经提起抗诉,最高法院计划在6月前宣判。如果三审定罪,那么他将被剥夺参选权,与总统之位失之交臂。另一方面,国内因为政治立场反对他的人也不在少数。此前,他及其背后的势力过度关注尹锡悦弹劾案,而忽视了民生问题,导致选民对他的反感增加。在2025年3月,执政党支持率就曾反超在野党,这一现象也反映出李在明面临的困境。
尹锡悦下台后,韩国社会的分裂与对立问题依然严峻。在弹劾案宣判后,尹锡悦的支持者和反对者情绪都十分激动。反对者对裁决结果表示欢迎,而支持者则通过暴力行为宣泄不满。据报道,5日尹锡悦的数千名支持者冒雨在首尔举行抗议活动,并高呼“弹劾无效!”“取消提前选举!”等口号。韩国民众对弹劾案判决结果的态度也出现明显分裂。
尹锡悦(资料图)
韩国《每日经济》在4日至5日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64.4%的人认为判决结果正确,而32.1%的人认为错误,回答“不清楚”的占3.5%。不同政党的支持者对判决结果的评价更是大相径庭,在野党共同民主党的支持者中,97.9%的人认可判决,而执政党国民力量党支持者中79%的人持否定态度,无党派倾向人群中,70.1%的人给予肯定评价,否定评价为23.7%。这种社会分裂的局面无疑给韩国未来的发展增添了许多不确定性。
从对外政策来看,尹锡悦奉行的极度亲美路线对韩国的外交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他执政期间,韩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一度紧张。例如,他为给自己的“紧急戒严”辩解,恶意炒作“中国干涉韩国选举”谣言,其疯狂支持者甚至闯入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闹事。如今尹锡悦下台,韩国的外交政策有望迎来调整。若李在明当选,他的外交主张可能会使韩国在国际舞台上采取更为平衡的姿态,这对于东北亚地区的局势稳定或许会产生积极作用。但在大选结果尘埃落定之前,韩国的外交走向仍充满变数。
韩国下一步的走向,无论是在国内政治的整合、社会矛盾的化解,还是对外政策的调整上,都面临着诸多挑战与机遇。这场政治变动不仅深刻影响着韩国自身的发展,也将对东北亚地区的局势产生持续影响,值得我们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