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肉肉
前言
谈到西方对我们的科技垄断有哪些时,大家可能会说军事、航空、通信等方面。
在这之中,还有一项科技也是重中之重,那就是生命科技。
曾经国外对我们放话,在生命科技领域,“中国人造不出来,只能乖乖交钱”。
经过我国多年的研究,终于打破了西方对我们长达40年的垄断。
而我们老百姓,也终于摆脱了看病贵的困境。
天价进口费
当我们去医院检查的时候,都会用到核磁共振这个仪器,大家对这个检查的感官恐怕只有一个字,那就是“贵”。
这个先进的检查设备的技术,长期以来一直被西方国家所垄断。
但看病又离不开它的帮助,我们只能花高价从国外进口,这就导致我们老百姓看病价格昂贵。
根据媒体公布的费用显示,一台进口的核磁共振仪器要价3000万。
当初因为我们没有能力自主研发核磁共振仪器,只能是对方报价多少,我们就支付多少。
这种受制于人的情况,自然是让我们感到非常的憋屈。
根据统计显示,我国每年在生命科技领域要花费134亿费用用在进口上。
比如,2500万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又或者要价高达150万元一克的赛乐瑞。
在这个领域花费的进口费用,仅仅排在石油和半导体的后面。
而这个核磁共振仪器,更是被大家称为最烧钱的仪器。
除了进口费用高昂之外,这个机器如果重启一次,就需要60万的维修费用。
成本的高昂,最终用在病人身上,那就是承担不起的使用费用。
哪怕国家将它纳入了医保报销的范围,但还是有不少的家庭因为各种原因承担不起费用。
但不管价格再贵,为了生命健康安全,我们也必须需要它。
核磁共振就像一个拥有透视功能的眼睛,只要人体往上一躺,它就可以发现身体出现了什么样的问题。
最先发明这个产品的依然是美国,而现在的市场也主要是被这些西方企业垄断。
比如美国的通用电气、德国西门子等公司。
掌握这些技术的公司自然是要牢牢掌握在手中的,这就造成了我国一直受制于人的场景。
大家可能觉得像这种高端医疗设备垄断我们掏钱买就可以了,但其实它涉及到的深层领域才是让人担心的重点。
生命科技领域事关国民的健康和基因问题,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但在这个领域的科技发展我们又没有经验,以至于被不少人看不起。
不过我们并没有因为困难就认命了,相反我国科研工作者日日夜夜埋头苦干,发誓一定要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高端医疗设备。
艰难的研发工作
其实我国在核磁共振技术领域中,早早就开始了研究。
但是因为我国起步比较晚,所以和西方国家相比,我们是落后了非常多。
这款仪器涉及到非常多个领域,比如高端磁体的制造、射频线圈的设计,以及最重要的图像算法等技术。
这么多的技术难题,摆在面前,我们无法想象这有多么困难。
在1998年的时候,我国一家企业就研制出了第一台1.5T超导磁共振系统。
但其中的核心零件在国外企业手中,他们给的价格是越来越高。
最后没有办法,这家公司负责人将公司卖给了一家跨国巨头公司。
直到201年,国家在医改方面颁布了多条政策,这次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了生命科技的研究中。
在下定决心研制第一台国产PET/MR的时候,我国就是真真正正的从零起步。
当时能够成功研发整机系统的,放眼全球只有不到三家企业可以做到。
为了能够创造出一台100%的中国设备,细分到每一根铜线的材质和直径,相关研究人员都要仔细的检查。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018年的时候,我国第一台完全自主研发建造的核磁共振仪成功问世。
当这台设备问世的时候,国外许多公司都不相信我们能这么快的做出来。
国产设备的出现,首先最开心的应该属我们了,这就意味着在看病上面,有了很大的改善。
不过,国外再不相信我们也已经开始了在生命科技领域的自主研发之路,并且不断这就意味着在看病上面,有了很大的改善。的突破世界记录。
不断创新引领世界
在2016年的时候,市面上同类型产品的分子影像设备时间分辨率在300到400皮秒。
我国科学家要将这个数字提升到200以内,这个观点提出来之后,几乎没有人能相信。
别看这个数字只降低100,但里面的难度增加了不知道多少倍。
不过在困难也要上,如果不会创新,那么迟早就会被淘汰。
从芯片尺寸到设计结构,不断的推翻再重来,最后终于成功研制出来。
2023年,我国发布的新一代CT,就将分辨率提升到了200皮秒以内。
也是在这一年,我国研制的世界首款75厘米超大孔径的核磁共振仪器抵达意大利。
从原本的需要进口,到现在的出口,对于我国来说是一个伟大的突破。
除了出口设备之外,在CT等医疗设备的核心零件中,我国在这方面也有了重大突破。
美国一家研究团队在寻找合作版的时候,我国打败了众多实力强筋的竞争对手,成为了自身合作伙伴,共同研发高端PET设备。
现在美国大部分地皮都用上了我国自主研发的产品,这放在之前谁能想到,一个科技大国会使用一个起步比他们都晚的国家产品。
结语
科技自主创新是现在大国之间博弈的主战场,虽然在一些高精尖的技术上,我们相比于西方国家还有点差距。
但在我们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这个差距只会越来越小, 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信源来自:央视新闻人民日报 2023-7-23 突破国外封锁!成功开始量产
海峡新干线 2023-5-20 3000万!进口核磁共振仪价比10套学区房,天价“生命科技”何时休?
新华社 2024-9-24 中国经济样本观察·企业样本篇|破局,成势,出海——医疗设备企业联影的创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