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戾气”成为底层的污名,是底层被人欺负的太惨了

蒙蒙娱乐趣事 2024-11-26 02:46:26

在当下社会,“戾气” 一词频繁出现,似乎成为了形容社会氛围的一个标签。然而,在这一现象背后,却隐藏着诸多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戾气” 被一些媒体用来形容社会,而每当提及此词,人们往往首先联想到底层老百姓。众多自媒体甚至一本正经地劝导大家远离所谓 “戾气重” 的人,这看似合理的建议,实则暗藏玄机。从本质上看,这难道不是一种将底层劳动者与大众对立起来的行为吗?仅仅因为他们处于社会底层,就被无端地扣上 “戾气重” 的帽子,这无疑是对底层群体的污名化。

从字形分析,“戾气” 的 “戾”,如同房子里关久了的狗被突然放出,会乱吼乱咬,被解释为包含怒气、恶气、火气、怨气的残暴之气。但每个人都有情绪,都可能发泄不满,为何底层人的脾气就被定义为 “戾气”,而富人的脾气却被视为 “嚣张”?底层人只是在遇到不公时,用更为直接的方式表达,这种方式让他们的情绪容易被察觉;相反,上层人的不满或许会以更隐蔽、更具杀伤力的形式展现,所谓 “暗箭难防”。这便是为何底层人看似 “戾气重”,上层人却看似和蔼可亲的缘由。但这绝不能成为将底层人标签化的借口。

深入探究底层人的生活,我们会发现诸多令人心酸的真相。就如之前咖啡店事件,女店员将咖啡粉泼向女顾客,看似是情绪失控的个人行为,实则背后是资本对员工的过度剥削。门店为压缩成本,人员配置极少,员工工作强度极大,迟到一分钟便扣全勤,工作环境如同被监控的机器人,毫无喘息之机。还有那些攒了一辈子血汗钱买房的人,却遭遇楼盘烂尾,希望瞬间破灭;打工人长期承受 996、007 的高强度工作,最后还被资本家欠薪;外卖小哥拿命跑单,商家失去议价权沦为资本奴隶。这些现象无不表明,底层人面临着生活的重重困境,他们的 “戾气” 并非源于自身,而是社会生存环境的恶化、社会问题与矛盾的体现。

曾经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年迈老奶奶为了养活年幼孙子去偷面包,最终被抓上法庭,法官沉重地说:“一个需要年迈老奶奶去偷面包才能养活孙子的社会是有罪的。” 同样,一个将为生计奔波的底层人定义为 “戾气重” 并引导大众远离他们的社会,也是存在问题的。父辈那个年代,人们虽生活困苦,但并未滋生 “戾气”,因为当时社会相对公平。而如今,滋生 “戾气” 的土壤是不公、压迫和剥削。

当下,中底层打工人已处于崩溃边缘,随时可能因一件小事爆发。这并非他们脆弱,而是生活的压力已让他们不堪重负。大公司不断挤压底层老百姓的生存空间,抢夺他们本就微薄的资源,而底层百姓却无力反抗,因为他们缺乏保护自己的 “护城河”。

我们不应再用 “戾气” 一词污名化底层老百姓。社会应正视底层群体面临的问题,积极解决社会不公、资本剥削等现象,给予底层人更多的关怀与支持,让他们在公平的环境中有尊严地生活,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所谓的 “戾气”,构建一个和谐、包容的社会。每个社会成员都应共同努力,去打破阶层壁垒,消除歧视与偏见,让公平与正义的阳光普照每一个角落。

1 阅读:1

蒙蒙娱乐趣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