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6大最美中国传统村落,白山松水北国风光

古村记实录 2023-08-12 06:16:01

吉林,东北神奇的黑土地。

这里源远流长着极具特点的关东文化,地处东北平原腹地、素有“白山松水”之称。

一起来看吉林省名列前3批中国传统村落的6大最美古村落,你曾经听过和去过几个?

1 通化市通化县东来乡鹿圈子村

通化市通化县东来乡鹿圈子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村里有许多传统房屋,整个布局是从东向西走向,并以平地向山坡分布。20多处老房都是独立的院落,高低错落,居住的许多是当地的满族土著和闯关东人,后期还有从四周搬迁过来的居民。

据介绍,约在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当时垦荒人从四面八方来这里分散居住在这,形成一个村落。因早年这里鹿非常多,人们经常在山里挖上一个个三米多深的鹿窖以捕猎,所以鹿圈村得名。鹿圈村满语又叫“挂锅”之意,是指人外出在山里点火做饭。鹿圈子村最近几年外界所熟知,是源于这里的画作以及写生基地,另外也因为有多场电视剧在这里拍摄。

2 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村

白山市抚松县漫江镇锦江木屋村,名列第2批中国传统村落。

这里是迄今为止东北地区和长白山区仅存的一处传承性的满族木屋群,整个村落的木屋看不见一片砖瓦,被当地人称为“木嗑楞”。

锦江村木屋,是金代时期女真人创造并居住的一种木质结构房屋,后世传承此建筑样式和建筑技术,历经沧桑,保存完好,形成非常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文物和旅游价值。

3 白山市临江市六道沟镇三道阳岔村

位于临江市六道沟镇,七道沟河北岸河畔,是一个纯正的朝鲜族民俗村。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唐渤海国时期的古码头就建在三道阳岔一社的七道沟河边。唐渤海国时期,六道沟镇域范围内冶铜产业发达,鼎盛时期有劳工一万余人。由于三道阳岔村临近七道沟河,水路运输便利,这里成为人们运送铜产品及林木资源的水陆交通枢纽,人们在此将物资经水路运往鸭绿江。

朝鲜族冷面、各种泡菜、酱木耳、正宗的饸饹面、纯正的打糕……各种朝鲜族特色美食,在三道阳岔村里应有尽有。

村落内部所有的建筑均为井干式木结构,这种建筑由一根根砍了刻口的原木,纵横交错咬合成墙壁,横木至门窗口时,原木与原木之间用“木蛤蟆”相连接,使其稳固。

在村域东部的菩提峰景区内古树参天、怪石嶙峋、山崖险峻、水流清澄。山崖地貌均为长白山火山爆发时形成,距今已有上亿年。

4 白山市临江市花山镇珍珠村松岭屯

临江市花山镇珍珠村位于长白山老岭山脉东麓,屯区面积11平方公里,平均海拔900—1100米的松岭。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

位于两山之间的沟谷中,人烟稀少,关东文化与自然生态保存完好,自然风光秀丽,四季风光迥异。这里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的影视外景基地,《五朵金花》《林海雪原》等23部影片在此拍摄。

5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月晴镇白龙村

白龙村建于清光绪初,当初村民常被老虎伤害,多次发布告驱虎,故取名为“布瑞坪”朝鲜语意为发布告驱虎。后来人们以朝鲜族民间传说中白龙能驱虎之意,就改名为白龙。

1885年清政府彻底废除封禁令,朝鲜北部边民源源不断地跃江入境,初期“朝耕暮归”,进而“春来秋住”,后“携眷造舍”。随着朝鲜移民的定居有水稻的种植,可以说朝鲜族的移民史也就是近代水田的发展史。如今,白龙村的民俗文化以“农耕舞”著称。

“百年老宅”是“百年部落”中最古老的一座民居。它是由朝鲜移民商人朴如根1891年修建的,1893年9月竣工。百年老宅是典型的朝鲜族风格房屋,保留着较为原生态的民居特点,其外观舒展、平稳、亲切,为东北亚地区所罕见。百年老宅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呈大屋顶形状,外观是中间平、两头翘立,中间平如行舟,两头翘立如飞鹤。

6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

石岘镇水南村位于图们市西北部,距市区7公里,是典型的朝鲜族聚居村。名列第3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

走进水南村,处处可见格调独特的朝鲜族民居,漫山遍野的树林,澄澈见底的小河流,整个村庄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美好田园人家的感觉。

这里曾经是反日战斗的战场,有着凤梧洞反日战场遗迹、纪念碑等红色记忆,另外还建有朝鲜族特色的“民俗文化大讲堂” ,都值得一看。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

更多古村古镇查看“古村记”小程序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