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张译在《悬崖之上》片场反复打磨一句台词时,黄渤正在综艺后台与工作人员核对游戏流程。这两位同龄影帝的轨迹,在2023年金鸡奖提名揭晓时形成残酷对照:凭《热烈》入围最佳男配的王一博被热议,而男主角黄渤的名字却消失在名单之外。
2000年的北京电影学院考场,26岁的黄渤以“高龄考生”身份叩开表演大门。这个青岛小伙的档案里写着:驻唱歌手、舞蹈教练、塑料厂老板。正是这些底层经历,让管虎在《上车,走吧》里相中他饰演北漂民工。影片结尾他扒着车窗流泪的镜头,成为第六代导演镜头下最动人的草根画像。
真正让他跻身顶流的,是2006年《疯狂的石头》里满口青岛话的黑皮。揣着榔头钻下水道的喜剧形象,让观众记住“黄渤”这个名字。
此后九年,他完成从配角到影帝的飞跃——《斗牛》里与牛较劲的农民,《亲爱的》中崩溃寻子的父亲,直至2013年《西游降魔篇》《泰囧》《心花路放》三部电影狂揽36亿票房,创下“50亿影帝”神话。
2015年《极限挑战》成为转折点,综艺里机智接梗的“国民叔叔”形象,让黄渤商业价值暴涨,却也悄然改变事业重心。
此后八年,他参与14档综艺,在《忘不了餐厅》里与阿尔茨海默老人互动,在《一年一度喜剧大赛》当导师,甚至带着《封神》剧组上《向往的生活》宣传。
过度曝光带来的副作用在《热烈》上映时爆发:观众看着银幕上的街舞教练,脑中自动播放他在《极挑》被水枪喷脸的搞笑画面。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同剧组的王一博凭借爱豆转型演员的话题度,意外斩获主流奖项提名。
当黄渤在综艺里调侃“接不到戏就改行卖烤串”时,张译正穿着87式军服在《万里归途》片场磨戏。这位“戏疯子”曾公开拒绝于谦的综艺邀约:“演员的脸不能太熟。”他的坚持换来的是近五年三座影帝奖杯,以及《狂飙》《悬崖之上》等口碑之作。
黄渤并非没有尝试回归。2023年《封神》里的姜子牙本可成为转型契机,但观众记住的却是费翔的纣王和李雪健的姬昌。其导演作品《一出好戏》虽揽获13亿票房,却被诟病“形式大于内容”。反观张译在《一秒钟》里为角色暴瘦20斤,在《金刚川》片场瘸着腿完成所有镜头。
两位影帝的分岔路,折射出娱乐圈的残酷法则:过度消费观众好感度,终将反噬专业形象。如今的黄渤依然活跃,但提起代表作,大众记忆仍停留在十年前。
正如张译所说:“演员的保质期,取决于藏在角色后的时间。”当综艺滤镜褪去,或许唯有下一个“黑皮”式的突破性角色,才能让观众再度忘记“渤哥”,记住演员黄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