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六大杰出将领,个个忠君爱国,名扬天下

萌萌汪星人快跑 2024-12-17 20:28:10

明朝六大杰出将领,个个忠君爱国,名扬天下

在中国历史上,明朝是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历时276年,共传十六帝。明朝时期,中国经济发展,国力鼎盛,尤其是永乐盛世和仁宣之治更是将明朝推向巅峰。在这一时期,明朝出现了许多杰出将领,他们南征北战,为明朝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将介绍明朝六大杰出将领,他们个个忠君爱国,名扬天下。

一、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字天德,濠州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人,明朝开国军事统帅,位列开国“六王”之首。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陷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军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推翻元朝的统治。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灭亡元朝。以后又连年出兵,打击元朝残余势力,官至太傅、中书右丞相、参军国事兼太子少傅,封魏国公。他为人谨慎,善于治军,戎马一生,为明朝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徐达军功显赫,名声仅次于朱元璋。朱元璋以徐达为功臣第一,列开国将相之首。洪武十八年(1385年),徐达去世,追封中山王,谥号“武宁”,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又配享太庙,肖像功臣庙,位皆第一。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赐葬钟山之阴,御制神道碑文。朱元璋曾经称赞他说:“令行禁止。不居功自傲,不贪图女色财宝,处理问题不偏不倚,没有过失。当世有此美德者只一徐达。”

二、常遇春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南直隶凤阳府怀远县(今安徽省蚌埠市怀远县)人。元末红巾军杰出将领,明朝开国名将。常遇春出身贫寒,却自幼不甘贫困,跟随刘聚为盗,后来因不满刘聚的作为而投奔朱元璋。自此之后,常遇春自请为前锋,力战克敌,尝自言能将十万众,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官至中书平章军国重事,兼太子少保,封鄂国公。洪武二年(1369年),北伐中原时暴卒军中,年仅四十岁,用宋太宗丧韩王赵普故事,追赠翊运推诚宣德靖远功臣、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太保、中书右丞相,追封开平王,谥号忠武,配享太庙。

常遇春对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敢于直言,统军有方,力战克敌,自谓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称常十万,与徐达齐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以功封鄂国公,在开国将臣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徐达。常遇春一生为将未曾败北,自言能将十万军横行天下,军中有“常十万”之称,堪称明朝第一将。

三、戚继光

戚继光(1528年11月12日-1588年1月5日),字元敬,号南塘、孟诸,登州人,祖籍山东东平(另一说法法定祖上为河南卫辉人)。明朝抗倭名将,民族英雄,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戚继光自幼聪颖好学,十七岁时袭父职为登州卫指挥佥事。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考上武举,在山东防御倭寇,后任都指挥使,备倭山东。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又一次遭诬陷,被调往北方戍边。因通晓边塞防务,任蓟州镇总兵官,防备蒙古,后改任镇守广东、广西。嘉靖四十年(1561年),倭寇侵扰福建,戚继光被调往浙江抗倭,先后在宁波、台州、兴化等地大败倭寇。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腊月,侵扰福建倭寇首领被荡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春,又被调往南方,镇压广东一带的倭寇海盗,在横屿、牛田、林墩等地屡建奇功。

隆庆元年(1567年),在蓟州镇守期间,先后于隆庆二年在蓟州镇东部的喜峰口(今河北迁西西北),隆庆三年在蓟州镇北部的古北口(今北京密云北),都筑城设险,屡挫蒙古骑兵。万历十年(1582年),朝廷又召他担任蓟、昌、保三镇总兵官,并加少保兼太子太保,镇守蓟州。

万历十一年(1583年),为训练军队,创制了由火器、刀牌手、弓箭手、骑兵组成的车营,又造了一种攻守两用车“偏厢车”。万历十五年(1587年),受到首辅张居正的排挤,被调往广东。万历十六年(1588年),于广州逝世,年六十一。被追赠太子太保、谥号“武毅”。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两部军事名著。

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议稿。

四、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与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王守仁的学说思想王学(阳明心学),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弟子极众,世称姚江学派。其文章博大昌达,行世者《王文成公全书》。

五、蓝玉

蓝玉(?―1393年),字子瑜,定远(今属安徽定远县)人,常遇春妻弟,明朝开国将领。开平王常遇春去世后,在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封凉国公,蓝玉为常遇春妻弟,有勇有谋,作战英勇,屡立战功。洪武四年(1371年),随傅友德伐蜀,克绵州。洪武五年(1372年),随徐达北征,先出雁门关,在土剌河(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图拉河)打败元军。洪武七年(1374年),任大都督府佥事。

洪武十二年(1379年),又随沐英征洮州(今甘肃临潭县),擒其酋长十八人,子弟二百五十余人,降其部众三万七千余人,获马五千匹,牛羊十万余头,洮州平。洪武十四年(1381年),与傅友德、沐英等南征云南,斩获甚众。洪武二十年(1387年),任右副将军,与大将军冯胜等征纳哈出。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拜为大将军,屯驻蓟州。同年,蓝玉被封为凉国公,食禄二千五百石,并赐予世袭爵位。

蓝玉在军事上的才能得到了朱元璋的高度赞赏。他善于捕捉战机,勇猛果敢,而且对待士兵宽厚,深得军心。在多次征战中,蓝玉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指挥能力和战斗精神,为明朝的统一和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

然而,蓝玉的性格也有其缺陷。他骄横跋扈,曾因小事殴打御史大夫,并私自蓄养许多庄奴、义子,这些人仗着蓝玉的威势,多行不法之事。这些行为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和警惕。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蓝玉案爆发。朱元璋以谋反罪将蓝玉逮捕下狱,并被剥皮实草,抄家灭族。此案牵连甚广,许多功臣宿将都被牵连其中,导致明朝初年的一次大规模政治清洗。蓝玉的悲惨结局,不仅是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也是明朝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大变动。

尽管蓝玉在晚年遭遇了不幸,但他的军事才能和战功仍然被后人铭记。他在明朝开国初期的征战中,为国家的统一和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他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人研究和探讨明朝历史的重要篇章。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