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煮二陈汤,脾胃好,气血足,孩子长个,远离鼻炎、腺样体肥大

瀚维养护 2025-03-27 08:54:44

中医典籍浩如烟海,流传着无数历经千年验证的经典方剂。

其中,出自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的二陈汤,恰似一方健脾化痰的"黄金配比",以半夏、陈皮、茯苓、炙甘草四味寻常药材,化裁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的精妙功效。

这一古方在儿科领域尤显奇效,不仅能调和脾胃、充盈气血,更能消弭痰湿之患,助力儿童远离鼻炎、腺样体肥大等顽疾。

脾胃功能正常,则气血充足,身体康健;反之,则易生痰湿,导致各种疾病。

儿童脾胃娇嫩,饮食稍有不节易生痰湿,上犯鼻咽则见鼻塞流涕、腺样体肥大;中阻脾胃则致食欲减退、大便溏薄;痰湿下注则见身体困重、生长发育迟缓。

二陈汤通过调理脾胃,消除痰湿,恰能阻断这一病理链条。

患者案例

生生(化名),一个6岁的男孩。鼻塞流涕已经2年了,夜间打鼾如锯,侧卧稍减;食欲极差,每餐需哄劝半小时仅能食小半碗稀粥,稍进油腻则作呕;大便稀溏,日行2-3次。

观其形貌,面色萎黄少华,双目下现青晦眼袋,鼻梁两侧隐隐透出青筋,查其舌淡胖苔白腻,脉滑。

父母忧心急切:"这孩子两岁起便流涕不断,初以为是感冒,谁知抗生素、抗过敏药用遍仍不见好。"

辨证属脾虚痰湿证。患儿先天脾常不足,加之喂养失当,喜爱吃炸鸡、甜品等肥甘厚味,致脾运失司,水谷精微不化反酿痰湿。

痰湿循经上犯,壅阻鼻窍则发鼻炎,凝结咽喉则成腺样体肥大;中焦气机阻滞则见纳呆便溏;痰湿重浊黏滞,故病程缠绵难愈。

处方:以二陈汤为君,法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健脾),茯苓(渗湿健脾),炙甘草(调和诸药)。佐炒白术(增强健脾之力),炒山楂、莱菔子(消导食积)。全方消补兼施,既祛已生之痰湿,又培未生之正气。水煎服,每日一剂,分两次温服。

二诊:服药7剂后,患儿食欲明显好转,每餐可自主进食半碗米饭,大便成形。但仍有晨起喷嚏、流涕。查其鼻黏膜苍白水肿,双下甲肿胀。

此乃痰湿虽减,肺气未宣,鼻窍不利。遂于原方加辛夷(包煎)、苍耳子以通窍散风,助肺开窍。

再服14剂,鼻塞减轻过半,睡眠时鼾声由"拉风箱"样转为轻微呼吸音,晨起喷嚏减少至3-5次。患儿精神振奋,开始主动要求外出玩耍。

三诊:月余调理后,舌象转为淡红苔薄白,脉缓。守方去辛夷、苍耳子以防香燥伤津,加黄芪、太子参益气固表,白术增量以强化健脾。

如此又服20剂,患儿面色渐转红润如朝阳,体重增长2kg,复查腺样体肥大缩减至30%。

半年后电话随访,患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偶感风寒亦能自愈。鼻窍通畅,夜寐安稳,饮食如常,身高较治疗前增长4厘米。

此案紧扣"脾为生痰之源"之病机,以二陈汤健脾祛湿为治本之基,随证佐以消导、通窍、益气之品。初则消积导滞开中焦,继则宣通鼻窍畅气机,终以培元固本强卫气,层层递进,步步为营。

0 阅读: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