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一块钱,顾客买不到对这个品牌失望,于品牌而言值得吗?
仅仅一块钱,店员费力不讨好,甚至因此还被店长辱骂,这对于这一块钱来讲,值得吗?
很显然,答案不是一元本身。
挑起底层打工人和社畜之间的矛盾,由一致对上转移为底层互喷。
预计引导为相互体谅皆大欢喜,同时遗忘混装油事件。
回归事情本身,为什么说,两拨人都生气呢?
首先,生气的第一波打工人就是那些无辜的顾客们。他们满心欢喜地走进蜜雪冰城,想要享受美味的饮品,但却发现冰杯没了!这让他们感到十分失望和不满。毕竟,谁不喜欢在炎炎夏日里来一杯冰呢?
而第二波生气的打工人则是店里的服务员们。他们每天工作辛苦,拿着微薄的工资,却要面对繁重的工作量。本来就已经很累了,现在还要制作一块钱的冰杯,这简直就是雪上加霜啊!更糟糕的是,有时候因为随便给顾客两根吸管,还会遭到店长的责骂。真是让人憋屈啊!
然而,就连骂人的店长自己也很无奈。因为冰块本身就不够用,制作一块钱的冰杯根本没有利润可言。在冰块紧缺和成本压力的双重打击下,一些店长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下架冰杯。这样一来,不仅能节省成本,还能避免更多麻烦。
所以说,一杯小小的蜜雪冰杯,竟然让三波人都尝尽了生活的苦涩。
所以说,罪魁祸首是谁呢?
品牌方和门店的问题,顾客和服务员都是受害者。
你可以像以前一样不卖,亦或卖得跟友商一样贵(或者比友商便宜一点点),都没问题。
但是先推出再下架,就成了虚假营销为门店引流了。顾客从APP或小程序上被商品及其价格吸引,结果到店你才告知没货?
品牌方负责定价的员工不下门店不了解实际情况,店长又没有有效的意见反馈渠道,自己人打自己人结果把所有人卷进去,最后没有任何一方是赢家。
冰杯没有错,1元钱也没有错,错的是没有做好供应链,把生产制作的压力转嫁给了门店,这不科学本身这个东西是标品,有明确的保质期和生产卫生规范,就应该由供应链打低成本铺下来,门店只保存、配货。
对此,您的看法是什么?
店家应该先试点再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