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会不会出个李自成呢?特朗普对美国国际开发署下重手

笑笑依然 2025-02-08 18:30:38

四年后,特朗普政府还是对美国国际开发署下重手了。

据《纽约时报》报道,其1万多名员工将全部裁撤,只留下300多人。

国际开发署的官方网站已经打不开了。

这个存在六十多年的机构,应该已进入了倒计时。

美国国际开发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简称USAID)是美国联邦政府的一个独立机构,主要负责管理美国对外提供的大部分非军事援助。

USAID成立于1961年,由时任总统约翰·F·肯尼迪通过行政命令创建,旨在促进全球的经济发展、提高生活水平、支持民主和人权,以及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USAID的工作涵盖了多个领域,包括但不限于:

1. 经济发展:通过支持小企业、农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经济增长。

2. 健康医疗:提供医疗援助,包括抗击艾滋病、疟疾和结核病等疾病,以及改善母婴健康。

3. 教育:支持基础教育、职业培训和高等教育,以提高教育水平和技能。

4. 民主与治理:通过支持选举、法治和公民社会来促进民主和良好治理。

5. 人道主义援助:在自然灾害和冲突情况下提供紧急援助,包括食品、水和庇护所。

6. 环境:支持可持续的自然资源管理和应对气候变化。

USAID在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办事处,与当地政府、非政府组织(NGO)、国际组织和其他合作伙伴合作,实施各种援助项目。

该机构的资金主要来自美国国会的拨款,其活动和项目受到国会的监督。

USAID的使命是通过对外援助促进美国的国家安全和外交政策目标,同时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自给自足和可持续发展。

在上一任期,特朗普就看国际开发署不顺眼了,认为其花钱太多——一年预算500亿美元——也起不了多大作用。

当时,特朗普就提出裁撤或大幅削减美国国际开发署的预算,并计划将其部分职能并入美国国务院。

但由于国会的反对和预算程序的限制,这一计划并未完全实现。

USAID仍然存在,但其预算在特朗普任期内确实受到了削减。

四年后特朗普卷土重来,又有世界首富马斯克的加持,终于向国际开发署开刀了。

那么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无外乎以下几点:

1. 源于美国优先政策。

特朗普政府的核心外交政策是“美国优先”,强调减少美国的国际义务和对外援助支出,将资源更多地集中在国内事务上。

特朗普认为,美国长期以来承担了过多的全球责任,而其他国家未能提供相应的贡献。

因此,裁撤或削减USAID的预算被视为减少美国对外援助开支的一种方式。

2. 对对外援助效果的质疑。

特朗普及其支持者对对外援助的效果持怀疑态度,认为许多援助项目未能达到预期目标,甚至可能助长腐败或依赖。

他们认为,美国的援助资金应该更直接地服务于美国的国家利益,而不是“浪费”在低效的项目上。

3. 精简政府机构。

特朗普政府主张精简联邦政府机构,减少重复职能和浪费。

国际开发署的部分职能与美国国务院重叠,因此特朗普政府认为将其并入国务院可以提高效率,减少行政成本。

4. 外交政策调整

特朗普政府的外交政策更倾向于双边关系和直接的利益交换,而不是通过多边机构或发展援助来实现目标。

这种政策导向使得USAID这样的发展援助机构显得不那么重要。

5. 政治和意识形态因素

特朗普政府的一些官员和保守派支持者认为,国际开发署的项目可能被用于推动与保守派价值观相悖的目标,例如支持计划生育、气候变化倡议等。

因此,削减国际开发署的预算、裁撤其人员也被视为一种意识形态上的调整。

但特朗普政府的这一提议遭到了广泛的反对。

一是来自国会的反对:许多国会议员,包括部分共和党人,认为国际开发署在促进全球稳定、减少贫困和疾病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裁撤或削减其预算可能损害美国的长期利益和国际形象。

二是来自国际社会的批评:美国的盟友和国际组织认为,削减对外援助可能削弱美国在全球的领导地位,并影响全球发展目标的实现。

三是来自非政府组织和专家的质疑:许多发展领域的专家指出,国际开发署的项目在改善全球健康、教育、民主治理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裁撤该机构将对这些领域造成负面影响。

特朗普的这一举动,直接导致近公务人员下岗,让信陵公子想到明朝崇祯帝裁撤驿站之举。

那么,美国会不会也出了一个李自成呢?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