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坦尼克号唯一幸存的日本人,一生受尽唾骂,隐忍到死才揭露真相

梦溪秋水 2022-09-12 14:17:36

如果面临灾难,你是否会像人民子弟兵那样冲锋在前?是否能像绅士那样面对求生希望,选择妇孺优先?

1912年4月15日凌晨,作为泰坦尼克号邮轮的二等舱乘客,直面生死抉择的日本运输大臣、铁道院主事细野正文,选择了生存。

蝼蚁尚且贪生,更何况是人呢?细野正文的选择无可厚非,但是他的一时贪生,却葬送了自己个人乃至家庭,甚至整个民族的荣誉。

因为他面对死亡,不只逃得仓皇,更是男扮女装,利用他人的绅士风度为自己争取安全,以至于后续人们鄙夷、控诉他的所作所为。

事件发生后报纸等公共媒介对他的评价更是:“泰坦尼克,沉没一个日本人的尊严”。

他的临阵脱逃行为似乎是证据确凿,所以细野正文面对举世谴责,既无法辩驳也不能辩驳。

于是事故中活下来的幸运儿细野正文,因为自己的一念之差,走向万劫不复。

他每时每刻都要背负着,比泰坦尼克号邮轮沉没事件本身,给人造成的痛苦更加严重的心理压力。

通过这件事他变得名声在外,不过是人人喊打的恶名。他被整个民族视为耻辱败类,也因此被罢免行政职务,连武士身份也被剥夺。

他的行径被编写在了报纸、信件甚至本国学校的教科书里,成为后人反思的恶劣反例。

细野正文的行为应当说无可粉饰。

但是我们仍需要注意的是,据他本人的日记里反映,在逃生过程中因为船舱等级不同的问题,竟会直接影响到乘客生存的概率,这也为他后人在为细野正文自辩时提供了一点支撑。

同样,面对众口铄金,事实真的是这样么?细野正文真的是成为了一个标准的临阵脱逃者么?这其中是否有什么隐情?

时隔百年,我们欲想还原当时的情况,还是需要从邮船罹难的那一刻谈起。

永不沉没的邮轮泰坦尼克

1912年4月10日,号称“世界工业史上的奇迹”的泰坦尼克号首次出港航行,因其是当时世界上体积最庞大、设施最豪华的客运邮轮,故特冠以永不沉没的美称。

时任运输大臣的细野正文此时正在船上,在为进行访欧洲考察铁路网工作奔波,也正因此他才能够以亚洲人身份,取得二等舱的船票。

直到五天后,也就是1912年4月15日凌晨,安睡在二等舱里的细野正文被敲门声吵醒,在他还未知晓具体情况的时候,侍者给了他一件救生衣便自行逃命去了。

于是他穿着睡眠时候的衣物,随着混乱的人流下到了三等舱甲板。也正是他的这个选择,为后续细野正文自己的不光彩行为,展现更加的突出埋下了伏笔。

将有限的生机留给妇女和儿童,这是船长的强制要求,也是成年男子的自愿选择。

但在三等舱甲板,除了以上几个约束之外,还出现了新的问题:船员将三等舱乘客阻挡在了甲板之上,由于是最低一层甲板,以至他们无法乘救生筏逃生。

细野正文不一样,他不愿意背弃自身的荣誉,但却又切切实实地在寻找生存的时机与力量。于是他在得知10号救生艇存在两个空位的时候,纵身一跃,为自己夺得了一份生存的保障。

后来人们分析,当时海上有雾,导致光线的折射使船员误判船只与冰山的距离。

同样,因为类似海市蜃楼的原因,在泰坦尼克号将要沉没的时候,接收他们求救的船,也是距离更远的船只投射过来的幻影。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突发事件、那么多的切实问题,泰坦尼克的沉没理所当然。

然而天灾的一视同仁,不等于社会的等次平均,因为三等舱的乘客被枪口勒令在甲板上等待消息。

但因为细野正文是乘坐二等舱的亚洲人,他是恰逢其会站立在三等舱的甲板上,而由于刻板印象,船员也将他阻拦在了救生筏之外。

事态紧急,得知10号救生筏上面还能容纳两位乘船人员,而细野正文是二等舱乘客,因此在生存上的选择,面对三等舱乘客,他具有相对优先权力。

相比起沉默的其他乘客,细野正文则显得更加惊慌失措,在面对生死抉择的情况下,面对救生艇搭载生存位置机遇的时候,他用直接行动做出选择,直接跳到了救生艇上。

细野正文穿着睡眠时候使用的睡袍,在外边套上一件外套,加之身材瘦小,身上难以分辨性别的奇异服饰,恐怕在昏昏暗暗的夜晚,让人误解了他的性别与身份。

终于细野正文他们获救了,但是他的苦日子还在后面。

他回到了日本,却面临着欧洲绅士、获救女性的指控,因为他在逃生过程中男扮女装以虚假的方式骗取生存的机会,因为他在爬上救生艇的时候粗暴的推到了其他亟待救援的人。

千夫所指

然而上岸后的细野正文无法掩饰自己的性别和身份,他的名字也骤然成为世界媒体上临阵脱逃的懦夫的代名词,他的事迹也自然传回了日本。

于是他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在无以复加的耻辱中苟且着他的生活。在他乘坐“喀尔巴阡”号邮轮回到日本的时候,人们均怀疑他抢夺了妇孺的生存机会。

到了1914年,当时重视荣誉与气节的日本民族,再也不能忍受这样一个受到千夫所指的人员作为国家高级官员,他所供职的运输厅于当年解除了他的大臣职务。

细野正文也因为自己的行为违背道德与荣誉,再也无法恢复他的高官地位,直到他1923年以办公室半班工作人员身份退休,也没有得到任何好转。

等到他去世后,《海洋报》对他做出了最后的评价:“泰坦尼克”,沉没一个日本人的尊严。”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大家对细野正文不名誉举动的态度一致,但是对细野正文的具体行为,至今仍有两个不同的指控。

其中一个就是,作家阿奇博-格雷西四世在小说《关于泰坦尼克号的真相》中的表述:在罹难之际,细野正文男扮女装,冒着被水手发现打死的风险,爬上搭载妇女儿童的救生艇。

这一点与传言中,他被喀尔巴阡号邮轮搭救后,无法掩饰自己的性别与身份而被指认的情形相吻合。

而通过这一点,社会普遍认为他是一个丧失荣誉的临阵脱逃者。

是以,他本国的记者对他的评论是: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在泰坦尼克号上将求生机会留给妇孺的男人,将永活在人民心中;而细野正文,在人们心中早就死了。他耻辱的苟活还不如勇敢死去。

但另一种观点则是,通过细野正文的笔记所反映的:他在逃生过程中也一直在谦让,当他作出绝笔后爬上顶层甲板,准备与船共亡的时候,背后有人喊他乘救生船求生。

那时他还在犹豫,直到一位一等舱乘客跳上救生筏后,他才跟着上船逃生。

这一点很有说服性,细野正文的笔记在1941年被发现后,通过与其他乘客的记录相对照,发现他当时并没有什么卑劣行为。

但这是细野正文自1939年去世两年以后的事情了,那时候他的不光彩身份已经深入人心,翻案并不容易。

后来人们更是发现,他的辩白虽有逻辑,但是一位同船的白人先生提供的信息,与之完全相反,这也使得整件事情变得破朔迷离起来。

这个白人在获救后,指控细野正文在逃生过程中推倒别人,自己跳上救生艇,混在妇孺人群中侥幸活命。

这个论调也被欧洲社会广泛认可,并录入欧洲国家教科书,指责日本人没有绅士风度。

这个论调被击破是在1997年的《时代周刊》,经泰坦尼克研究财团认证,细野正文登上的是第十号救生筏,而指责他的英国乘客是13号救生筏逃生者。

同时据传言10号救生艇上本来还有两个座位,在等待乘坐的三等舱客人中,细野正文的二等舱乘客身份具有优先选择权。

据细野正文自己的手记所写,他为了不玷污日本人的荣耀,已经做好迎接人生终点的准备,但是他依然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

直到有人喊他救生艇还能坐两个人,他等到一等舱乘客上去后,经水手许可,跳上救生艇。

完全不同的逻辑,都能讲得通的事件发展流程,再加上谣言的威力与对亚洲人种的矮化印象,造成了恶劣的结果。

舱的等次与人的意识

在整个事故过程当中,我们不难看出,在彰显人性的光环与绅士风度之余,人们的救援模式,是依照船舱的等次来划分的。

环境决定人的思维。于是我们可以这样解读细野正文当时的行为模式:面对死亡的恐惧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免的,但是民族的荣耀、个人的尊严与船长的强制要求,使他当时不能直接逃离。

他已经有迎接生命终止的觉悟,但求生的意志让他依然不停的寻找生存的可能。所以他屈从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现实情况。

也因为同样一个原因,他以二等舱的优先身份,获得了特殊的求生机遇,这是他在合理地运用规则的优势。

这一点在他自己的手记中反映为,上船前看到一等舱乘客先登上了救生船,他才在征得船员同意的情况下,跳上救生船。

从这两点上,我们可以把他理解为一个渴望生存的正常人、一个顺应规定的平凡人。

至于所谓的男扮女装,可能由于他与欧洲人相比的矮小身形、慌忙求生下的衣冠不整,甚至面对突发事故,不够沉稳镇定的惊慌失措与茫然惊叫。

这些细微之处的不足与当时对亚洲人的刻板印象,或许就是他被控诉指责的原因之一。

同样,水手强制措施的执行,在面对不同群体,走向了不同的方向。

细野正文误入三等舱甲板,当他像其他三等舱乘客一样,面对水手禁止逃生的命令与枪口相向的举止,更加剧了细野正文的恐慌心理。

虽然包括当时的世界首富亚斯特四世,与世界第二巨富约翰-雅各布-阿斯特在内的船上所有男性,均自愿放弃机会,选择让女性和孩童乘救生艇逃生。

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选择权是靠后的,是无可选择的,相反,他们是有选择权的,而大多数人,从一开始就被放弃了,得知自己是被放弃的人,大概也只能靠着本能逃生。

正如三等舱的乘客。船员将三等舱乘客阻挡在最底层甲板上,甚至直接锁上了他们唯一逃生的门,使他们没有生存机会。

就像影片泰坦尼克号演绎的那样,杰克与露丝是不同的,不只在于性别,更在于层级,在于面对生存考验时候的选择的权力。

相信作为平凡人的旁观者,也能理解细野正文当时的选择吧。

因为我们面临困境,并没有那么多的选择权力,当终于面临选择机遇的时候,我们往往更加珍视、不想放手,哪怕这个选择让我们狼狈不堪。

也许我们无法理解当时人完全的想法,即使细野正文的行为在今天看来无可厚非。

所以我们依然无法说清,为什么细野正文面对举世非议不加反驳。但我们若是从知善知恶的良知心出发,把细野正文定义成一个知恐惧、怕死亡的正常人,或许也能给他一点理解。

等到细野正文故去以后,他的手记被发现公开,人们才知道那场事故的真实细节。他的后代也因此极力想要为他恢复名誉。

令人欣慰的是,虽然细野正文的不辩解使他的整个家族蒙受耻辱,但举世的误解加在他们身上,却并没有影响他们各自的发展成就。

日本著名音乐家细叶晴臣就是细野正文的孙子,在经典电影《泰坦尼克号》上映前,他对公众发布了细野正文在获救时候写的家书,这为细野正文恢复名誉提供了一丝可能。

然而时隔近一个世纪,这份迟来的有力证据,也无法再给细野正文本人带来什么,他已于1939年带着巨大的创伤与永久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至今我们仍无法理解,如果细野正文没有做这些被指责的事情,那么面对污蔑,他为什么不勇敢的站出来反驳呢?

环球时报指出,细野正文的不再辩驳,可能是因为那场事故使多人丧命,而他活着回来,在心里一直有负罪感。

如果当时人们能够这样理解他,或许他的生活会发生不同的变化吧。

但是不得不说,当生命被依照船舱划分等级,优先获取生存权利,依然是泰坦尼克号事件中最令人难过的事情。

0 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