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的广袤田野中,小香薯的种植与发展正书写着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临安小香薯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逐渐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一张亮丽名片,而其背后的成功经验更是值得深入剖析与借鉴。
一、项目背景:天目山下的“薯”光初现
临安区地处天目山区,这里山清水秀,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分明,土壤肥沃且富含多种矿物质,为小香薯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2000年,一位名叫田林海的当地农民,从金华农科所引种了第一代小香薯品种,开启了临安小香薯种植的先河。当时,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自家的一小块土地上种下了这些小香薯。然而,收获的季节,当他挖出那些色泽鲜艳、个头小巧的香薯时,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个新的机遇。
田林海回忆说:“那时候,我只是想试试看能不能种出不一样的东西。没想到,第一批小香薯种出来后,不仅个头小,而且口感特别好,甜而不腻,软糯适中。”他将第一批小香薯拿到当地的集市上售卖,没想到很快就销售一空。顾客们对这种口感软糯、香甜可口的小香薯赞不绝口,纷纷询问下一次什么时候还有。田林海敏锐地察觉到了市场的潜力,于是他开始扩大种植规模,并且向周围的村民传授种植技术,鼓励大家一起种植小香薯。就这样,小香薯的种植在临安区逐渐推广开来,成为当地农业产业的一颗新星。
田林海的成功引起了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的关注。为了更好地推动小香薯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种植户建立示范种植基地。田林海率先承包了几百亩土地,建立了自己的小香薯种植基地,成为临安小香薯种植的示范户。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种植户加入到小香薯种植的行列中来。当地政府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提供种子补贴、技术培训、销售渠道拓展等,为小香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发展过程:从零散种植到规模化经营
(一)种植基地建设与规模扩大
田林海的成功不仅为自己带来了经济收益,也为周围的村民树立了榜样。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尝试种植小香薯。2013年,临安群意家庭农场成立,这是临安第一家专门种植天目小香薯的家庭农场。农场主李群意是一位有着丰富农业种植经验的农民,他看到小香薯的市场前景后,毅然决定投身到这个产业中来。
李群意回忆说:“当时看到田林海种的小香薯在市场上这么受欢迎,我也动了心。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个农产品,更是一个产业。”他引进了先进的种植设备和技术,对土地进行科学规划和管理,使得小香薯的产量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在他的努力下,群意家庭农场的小香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从最初的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几百亩,成为临安小香薯产业的重要力量。
近年来,临安区的小香薯种植基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目前临安区的小香薯种植面积已达到数千亩,形成了多个集中连片的种植基地。这些基地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带动了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如农资销售、农产品加工、物流运输等,成为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为了进一步提升小香薯产业的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当地政府和农业部门积极推动种植基地的建设。通过土地流转、资源整合等方式,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起来,形成了规模化种植基地。同时,政府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改善种植基地的基础设施,如灌溉系统、田间道路、仓储设施等,为小香薯的种植和销售提供了便利条件。
(二)技术提升与产量增长
在小香薯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种植技术的提升也成为关键。为了提高小香薯的产量和品质,临安区积极引进和推广先进的种植技术。2024年,昌化镇上营村的天目小香薯标准化种植基地在浙江省农科院等科研机构的指导下,采用了一系列科学的种植方法,如合理密植、精准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使得亩产高达4400斤,刷新了全省小香薯亩产记录。
群意家庭农场更是走在了技术革新的前沿。农场主李群意与浙江大学、杭州市土肥站等单位的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邀请专家到农场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他们共同研发和应用了脱毒苗种植技术,有效解决了小香薯在长期种植过程中出现的种性退化、病虫害滋生等问题,实现了小香薯的一年两收,大大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同时,农场还积极探索智能化种植模式,通过安装土壤传感器、气象监测设备等,实现了对种植环境的实时监测和精准调控,进一步提升了小香薯的种植水平。
李群意介绍道:“通过与专家合作,我们不仅解决了种植过程中的技术难题,还引入了智能化设备,实现了精准种植。比如,土壤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土壤的湿度、温度和养分含量,根据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精准施肥、灌溉,确保小香薯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下生长。”
三、成功因素分析:多因素协同助力产业发展
(一)自然条件优势
临安区独特的自然环境为小香薯的生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条件。这里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小香薯中糖分的积累和干物质的形成,使其口感更加香甜软糯。同时,临安区的土壤富含有机质和多种矿物质,为小香薯的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养分,使得小香薯的品质得到了极大的保障。这种独特的自然条件是临安小香薯在市场上脱颖而出的重要基础。
(二)品种优良
临安小香薯以其小巧玲珑的外形、鲜艳的色泽和独特的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它不仅口感软糯、香甜可口,而且富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膳食纤维、维生素、矿物质等,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这种优良的品种特性使得临安小香薯在市场上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农产品的需求。
(三)技术与人才支持
在临安小香薯产业的发展过程中,技术与人才的支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农科院、浙江大学等科研机构的专家们为小香薯种植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开展科研试验和技术示范,为种植户解决了许多实际问题。同时,当地还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种植经验和技术水平的农民专家,如田林海、李群意等。他们不仅自己在种植实践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还积极向周围的种植户传授技术,带动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四)品牌建设与市场推广
品牌是农产品走向市场的关键。临安区高度重视小香薯的品牌建设,通过多年的努力,打造了“天目小香薯”这一区域公用品牌。在品牌推广方面,临安区积极利用各种渠道和平台,如电商平台、农产品展销会、乡村旅游等,不断提升“天目小香薯”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如今,“天目小香薯”已经成为临安区的一张亮丽名片,在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产品远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喜爱。
为了进一步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当地政府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品牌推广活动。例如,每年举办“天目小香薯文化节”,通过举办采摘活动、烹饪比赛、农产品展销等形式,吸引大量游客和消费者参与,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政府还积极支持企业开展线上销售,通过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手段,将小香薯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四、可供借鉴的操盘方法论:打造乡村产业发展的“临安模式”
(一)注重品种与品质
品种是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品质则是赢得市场的关键。在发展乡村产业时,要注重选择优良的品种,并采用科学的种植或养殖技术,确保农产品的品质。只有品质上乘的农产品,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赢得消费者的信赖和认可。
(二)加强技术合作
技术是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积极与科研机构、高校等建立合作关系,引进先进的技术和人才,提升乡村产业的科技含量。同时,要注重培养本地的技术人才,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为乡村产业的发展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
(三)品牌化与市场拓展
品牌是农产品的“身份证”,也是打开市场大门的“金钥匙”。要树立品牌意识,注重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通过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要积极拓展销售渠道,利用电商平台、直播带货等新兴手段,将农产品推向更广阔的市场,实现农产品的优质优价。
(四)产业融合
乡村产业的发展不能局限于单一
的种植或养殖,要积极探索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结合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农文旅融合产业,如乡村旅游、休闲农业、农产品加工等,延伸产业链条,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
五、专家点评:在借鉴中前行,在创新中发展
(一)避坑事项
在学习临安小香薯产业发展经验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以下几个常见的“坑”:
1. 避免忽视技术更新:农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只有持续关注种植技术的改进,才能保持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优势。如果因循守旧,不注重技术更新,很容易导致产量下降、品质退化,最终失去市场竞争力。
2. 防止市场波动风险:农产品市场受自然因素、供求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价格波动较大。在发展乡村产业时,要注意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规划种植或养殖规模,避免盲目跟风,导致产品滞销。同时,要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降低市场风险。
3. 注重生态保护: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防止土壤污染和生态破坏。只有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实现乡村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其他乡村可借鉴方向
1. 因地制宜选择产业:每个乡村都有自己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农产品种植或养殖产业。不能盲目照搬其他地方的成功经验,否则可能会事与愿违。
2. 强化科技支撑:积极引入现代科技,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例如,利用智能化设备实现精准种植、精准养殖,不仅可以提高产量,还能降低生产成本。
3. 推动产业融合:探索“农业+旅游”“农业+文化”等模式,拓展乡村产业的附加值。例如,结合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吸引游客前来体验,增加农民收入。
来源: 王朝杰 村回大地 乡创案例精选
发布:中国经贸融媒体中心
审核:《廉政法治》编辑部
责编:青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