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背部疼痛是临床常见病症,它的病因复杂,涉及骨骼、肌肉、神经及筋膜等多系统问题。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长期伏案工作、不良姿势及缺乏运动等因素导致颈背部疼痛发病率逐年上升,进而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患者主诉,1周前出现颈背部牵扯不适,右侧颈部牵扯至背部,无明显上肢放射症状。为了进一步缓解不适,前来龙脊康门诊。

1、体格检查
压痛点:C2/3右压痛,T4-5右压痛。
触诊:右侧后斜角肌压痛明显,按压时会出现背部牵扯感觉。
活动度检查:颈部左转活动度差。
2、X光检查
胸椎X光专科描述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5/6椎间隙变窄,颈椎多棘突偏歪。胸椎纵轴稍向右侧凸,胸椎多棘突偏歪,胸椎下段生理曲度变直。


1、解剖与功能关联
后斜角肌起于C5-C7颈椎横突后结节,止于第2肋骨外侧。其功能包括稳定颈椎、辅助呼吸(上提第2肋)以及参与颈部侧屈。当该肌肉因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形成触发点时,可通过以下途径引发上背痛:
①神经卡压:后斜角肌紧张可能压迫臂丛神经分支,导致神经源性疼痛向上背部(如肩胛骨内侧、T1-T3区域)
②放射牵涉痛模式:后斜角肌的触发点可通过筋膜链传递疼痛至肩胛骨内侧缘、上胸椎区域,甚至模拟菱形肌疼痛。
③肋骨活动受限:后斜角肌挛缩可能限制第2肋骨运动,影响胸廓活动度,间接导致上背部肌肉代偿性紧张。

通过功能性检查,发现患者左转活动度异常,上右侧抬手后好转,结合解剖确定右后斜角肌。
2、治疗过程
①手法松解:针对后斜角肌触诊压痛区,行10分钟软组织松解。
②肌肉能量技术(MET):激活后斜角肌3分钟,恢复肌肉弹性。
③关节调整:龙氏正骨纠正颈胸交界紊乱,改善关节灵活性。

患者经过一次治疗后,疼痛显著缓解,颈部活动度改善。
居家锻炼方案1、猫式伸展
胸椎曲度如果变直僵硬,容易导致颈椎压力增大,猫式能帮助恢复生理曲度。采用四足跪姿,吸气弓背,呼气脊柱逐节下沉,重复10次。

2、俯卧超人
因为长期久坐会让后斜角肌被拉长,然而长时间缺乏锻炼导致后斜角肌无力,最终形成后斜角肌紧张而又无力,所以要加强后斜角肌的锻炼。采用俯卧位,双臂前伸,拇指向上,缓慢抬起双臂及胸部,保持5秒后放下,重复15次。

本案例通过精准评估后斜角肌功能障碍与颈胸椎生物力学失衡问题,结合手法治疗、关节调整及居家锻炼,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日常需保持颈部中立位、定时活动肩颈,并选用支撑性枕头,避免不良姿态,以降低复发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