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才子录

三峰山 2022-12-28 10:19:15

解缙

解缙(1369年12月—1415年2月),江西吉安府吉水(今江西吉水)人,祖籍代州雁门(山西代县),明代初期文学家、内阁首辅。

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进士,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罢官,归乡进学。建文帝时,被贬河州。永乐年间,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文渊阁,曾奉命总裁《太祖实录》、纂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1407年)因立储等事被出为广西布政司右参议,再贬官。永乐九年(1411年)以“无人臣礼”的罪名被捕入狱。

永乐十三年正月十三日(1415年2月22日),解缙被纪纲用酒灌醉,埋在雪中冻死,终年四十七岁。

杨慎

杨慎(1488年12月 —1559年8月),四川新都(成都市新都区)人,文学家、官员,东阁大学士杨廷和之子。

杨慎于明武宗正德六年(1511年)中状元,授官翰林院修撰,参与编修《武宗实录》。明世宗继位,任翰林修撰兼经筵讲官。嘉靖三年(1524年)卷入“大礼议”事件,触怒世宗,被杖责罢官,谪戍云南永昌卫。在云南时,曾率家奴助平寻甸安铨、武定凤朝文叛乱,此后虽往返于四川、云南等地,仍终老于永昌卫。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在戍所逝世,享年七十二岁。

杨慎在滇南三十年,博览群书。其诗词曲各体皆备,自有一定的风格。其诗沉酣六朝,揽采晚唐,创为渊博靡丽之词,造诣深厚,独立于风气之外。而乐府首倡《花间》,影响隆、万以下风尚,同趋绮丽。著作达四百余种,涉及经史方志、天文地理、金石书画、音乐戏剧、宗教语言、民俗民族等,被后人辑为《升庵集》。

唐伯虎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字伯虎,苏州府吴县(江苏省苏州市)人,画家、书法家、诗人。

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考中苏州府试第一名,进入府学读书。弘治十一年,考中应天府乡试第一(解元),入京参加会试。弘治十二年,卷入徐经科场舞弊案,坐罪入狱,贬为浙藩小吏。从此,丧失科场进取心,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唐寅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病逝,时年五十四岁。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俆渭

徐渭(1521年3月-1593年),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明代中期文学家、书画家、戏曲家、军事家。

徐渭曾担任胡宗宪幕僚,协助其擒徐海、诱汪直。胡宗宪被下狱后,徐渭在忧惧发狂之下自杀九次却不死。后因杀继妻被下狱论死,被囚七年后,得张元忭等好友救免。晚年贫病交加,藏书数千卷也被变卖殆尽,他自称“南腔北调人”,于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去世,年七十三。

徐渭多才多艺,在诗文、戏剧、书画等各方面都独树一帜。他是中国“泼墨大写意画派”创始人、“青藤画派”之鼻祖,对后世画坛影响极大;写过大量诗文,被誉为“一代才人”;能操琴,谙音律;爱戏曲,所著《南词叙录》为中国第一部关于南戏的理论专著。另有杂剧《四声猿》《歌代啸》及文集传世。

汤显祖

汤显祖(1550年9月—1616年7月),明代戏曲家、文学家。被誉为“中国戏圣”和“东方莎士比亚”。

出身书香门第,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万历十一年(1583)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明万历十九年(1591)上书《论辅臣科臣疏》,触怒了皇帝而被贬为徐闻典史,后调任浙江遂昌知县。万历二十六年(1598)愤而弃官归里。家居期间逐渐打消仕进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汤显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以戏曲创作为最。其戏剧作品《还魂记》《紫钗记》《南柯记》《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其中《还魂记》(即《牡丹亭》)是他的代表作。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已传播到英、日、德、俄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其专著《宜黄县戏神清源师庙记》也是中国戏曲史上论述戏剧表演的一篇重要文献,对导演学起了拓荒开路的作用。他还是一位杰出的诗人。诗作有《玉茗堂全集》四卷、《红泉逸草》一卷、《问棘邮草》二卷。

1 阅读:28

三峰山

简介:自驾游,跑步,足球,历史,军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