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结束大局已定,老百姓不要纠结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别再吆喝了

黑白文字泽渊诗 2022-12-18 11:10:46

资深社会评论员文章:

作者:泽渊

疫情大势已去浪淘尽,三年防疫不思量,自难忘,尤其核酸检测,一生铭记,现在即将结束,大局已定,老百姓不要纠结了,一些所谓的专家别再吆喝了。

既然疫情必成定局,民众就要坦然面对,与其心里害怕,不如学着适应环境,从疫情中走出来,回归自然和走向正常的生活生产。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心理压力思维是受环境的影响,其承受能力和释放压力的抉择不断改变,本来每一个人存在一个思维空间,用于平衡思维压力和自我调节,但是心理压力释放的途径因人而异,就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有时候乱如麻,不知所措,甚至超越了自我局限性,出现了心理压力,需要疏导和干预。

现阶段的病毒传播仍旧在慢速蔓延,进行最后的挣扎,争取自生自灭,可以前病毒传播给民众带来的恐慌,防疫给于民众的安全感之间有了一定的矛盾,也就是说,现在一切疫情即将常态化,国家也将有序放开,侧面说增加了感染的风险,很多的民众就不淡定了,认为这样下去会持续传染,甚至会出现高峰期。

尤其是一些专家,现在漫天言语和视频,其实有些人真是半调子,并不是权威机构真才实学的人,不是一些退休的医学大腕,就是一些江湖人士,代表不了国家,也代表不了百姓,在那里夸夸其谈,反而增加了很多社会动荡的不确定因素,有时候属于蛊惑人心,部分专家语言模糊,认为疫情有不确定性,也许会这样,也许会那样。

总之很多的不确定,无疑给老百姓一定的半权威压力,这样的压力远大于疫情本身,思维压力大于事实,就会产生恐慌和阴影。

而国家处于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做好了一切科学精准的政策调整,有全方位的应急预案处理突发事件,民众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更不必要为疫情杞人忧天,经过研判,祖国做出的任何决定完全是正确的。

三年来,从疫情防控上来说,受益最大的是老百姓,损失最大的也是老百姓。

国家通过防疫保证了民众的人生安全,可民众的收入降低了,相对于国家工作人员来说,收入上其实没有多大的影响,反而有很多的补贴,虽然防疫艰难,可区域性流动减少,工作看起来繁琐重视,其实简单了很多,把老百姓都封控起来了,百姓就没有了收入,富裕的家庭还可以坚持几年,可没有几个存款的人民,吃喝就成了问题。

长此以往,贫富差距会拉大,影响整体小康生活,如果疫情不结束,几乎等于拖垮了一个国家五年计划,很多的经济都会受到影响,民众消费能力和水平都会下降。

有很多的专家预估,疫情放开后会出现极端疯狂消费,可现实是一片宁静,说明了什么,老百姓在封闭期间把钱花完了,现在理智了,理智的同时又暴露了一些贫穷的阴影。

疫情快结束了,各类有效治疗的药品却断货了,这是什么原因呢?

制药厂生产能力跟不上吗?随便可以建设一个方舱医院,就口罩生产都可以随时增加无数的生产线,中国制造处于世界领先的药厂就不能加班加点吗?还是药店多备药不足,或者药品流通受阻,还是说饥饿营销故意为之。

其实有两个原因:

1、药品目前是盈利性的商品,并不是社会基础保障产品,并非免费的,而是药品价格不低,要想实现经济效益,就不能供大于求,不然就没有什么利益可图,房地产就是这种现象,现在楼房多了,房价就低了。

也有人说,不可能出现药品不再短缺的现象,尤其是针对疫情的特效药,除非药品全部免费了。

2、老百姓开始囤药品,家里都准备了一些必要的药品,一时间让部分药品供应出现了短缺,

老百姓购买药品,一部分处于理性,一部分处于跟风,受到了所谓的抓家的蛊惑和网络视频的影响,就像当初说要封锁,然后抢购超市物资一样,流传高峰期即将来到,都开始跟风去购买药品,导致暂时性药品供应出现了断货。

我觉得,没有必要在疫情快要结束的时候,再延长过渡期,这无疑是一种坏现象。

现在过渡时期就相当于前段时间的动态清零,难免会静态观望,甚至出现部分扩大化,搞得老百姓不敢做什么了,反而不敢出门,放开了且自己封锁了自己,一些所谓的专家也不要建议这个那个,更不要侧面制造压力让百姓产生心理压力。

疫情防控既要放开防疫,也要放开心理,就让一切顺其自然。

44 阅读:138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