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夏后氏,姒姓,名为文命或禹,字(高)密。历史上称他为大禹、帝禹、神禹,是夏后氏的首领,也是夏朝的开国君王,以治理洪水著称。禹是黄帝的玄孙、颛顼的孙子(也有说法认为禹是颛顼的六世孙)。他的父亲名叫鲧,被帝尧封于崇,称为“崇伯鲧”或“崇伯”,母亲是有莘氏之女脩己。
相传禹因治水有功,受舜禅让而继承帝位。在诸侯的拥护下,禹正式即位,定都阳城(也有说法是平阳、安邑或晋阳),建立了夏朝。他分封丹朱于唐,商均于虞。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因此后人称他为夏禹。他与伏羲、黄帝并列为中国古代传说中的贤圣帝王。禹的最大功绩是治理滔天洪水,划定九州,奠定了夏朝的基础。后人称他为大禹。禹死后葬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至今仍有禹庙、禹陵、禹祠。从夏启开始,历代帝王大多前往禹陵祭祀他。
传说禹与涂山氏女娇新婚不久,就离开妻子,踏上治水之路。后来,他路过家门口,听到妻子生产、儿子出生的声音,但因治水任务紧迫,未能回家。第三次经过家乡时,他的儿子启已懂得叫爸爸,挥手与禹打招呼,禹仅向妻儿挥手示意,未曾停下。
夏朝建立后,大禹在阳城东南的涂山召开诸侯大会,检讨自己的过失。这次涂山之会被认为是夏朝建立的标志性事件。大会当天,大禹穿法服,手执玄圭,站在台上,四方诸侯按国土方向排列,齐向大禹稽首礼拜,大禹亦稽首答礼。
礼毕后,夏禹对诸侯说:“我德薄能鲜,不足以服众,召开此大会,希望大家明白恳切的责备、规戒、劝谕,使我知过改过。我胼手胝足,平治水土,虽略有微劳,但我最戒备的是骄傲。先帝常告诫我:‘汝惟不矜,天下莫与汝争能;汝惟不伐,天下莫与汝争功’,如有骄矜之处,请大家当面告知,否则即为教我不仁。”诸侯见禹态度谦逊,原有意见者也表示敬重佩服,消除疑虑。史书记载“禹会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涂山大会后,各方诸侯常向阳城献金(青铜),九州所贡之铜逐年增多。大禹忆起黄帝功成铸鼎,为纪念涂山大会,准备将诸侯所献之金铸成九鼎(即冀州鼎、兖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扬州鼎、荆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鼎上铸有各州山川名物、禽兽。九鼎象征九州,豫州鼎为中央大鼎,豫州即中央枢纽。九鼎集中于夏都阳城,象征夏王统一九州,天下一统。九鼎继而成为“天命”象征,代表王权至高无上、国家统一昌盛。
以古代的生产力和交通能力,大禹治理现代范围内中国的河流是不可能的,很大可能是治理部落境内的一条河流,类似后世李冰父子治理都江堰。
老年的大禹:王屋山下有“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