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被黑两千年的战神?断粮46天死磕白起他才是史上最冤背锅侠!

一望河东一 2025-02-20 18:13:21

引言:骷髅庙的香火与史书的骂名

骷髅庙香火不灭,史书却骂他“纸上谈兵”?

山西高平市,一座供奉着赵括夫妇的骷髅庙,1200年来香火不绝。

讽刺的是,庙外世人皆骂他“纸上谈兵”,庙内百姓却视他为护佑一方的悲情英雄。

历史课本里,赵括是葬送45万赵军的“草包”,但白起为何厚葬他的衣冠?秦军为何死伤过半、连杀神白起都哀叹“此战无赢家”?

今天,我们撕开史书的偏见,看看这位“史上第一背锅侠”如何在绝境中打出战神级操作,和他被抹杀五宗“罪”

一、“罪”在坚守46天?不!他打崩了秦军的脊梁

传统史书只写赵括被围后“坐以待毙”,却绝口不提:断粮46天,赵军竟能组织五次突围,甚至逼得白起亲自下场肉搏!

断粮绝境,士气不崩:赵括被围后,赵军断粮46天,士兵“阴相杀食”,但无人投降。赵括将残兵重编四队,连续发动五次冲锋,硬生生撕开秦军防线缺口。若非白起调集重兵堵截,赵括险些翻盘。

战神白起的“致敬”:白起战后向秦王汇报时直言:“赵军虽败,秦卒死者过半。”他甚至以衣冠厚葬赵括,取走其佩剑自用——这是对宿敌的最高敬意。

史官笔下,赵括的坚守成了“无能”,白起的惨胜却成了“神话”。原来“胜者为王”的潜规则,连历史都能改写!

二、“罪”在主动出击?不!赵国早被耗到山穷水尽

骂赵括“冒进”的人,根本不懂战国粮仓的残酷算术!

赵国耗不起的真相:廉颇守三年,赵国“府库空、请粟于齐而齐不听”,百姓“易子而食”。反观秦国坐拥关中、巴蜀两大粮仓,耗得起。

赵孝成王的“甩锅”:赵国高层早知必败,却把“进攻送死”的锅甩给赵括。正如现代职场:领导拍脑门决策,员工背锅挨骂。

廉颇守三年是“老成持重”,赵括守46天是“纸上谈兵”?

原来历史评价,只看谁活得更久!

三、“罪”在不懂兵法?不!他玩的是地狱级副本

赵括上任后“换将筑垒”被骂鲁莽,但鲜有人知——他接手的是一支被秦军渗透成筛子的赵军!

秦国的“降维打击”:白起秘密赴任,秦军放出假消息称“只怕赵括”,实为诱使赵国换帅。赵括上任时,赵军防线已被秦间谍渗透,连粮道位置都被摸透。

赵括发现中计后,立刻放弃廉颇的防御工事,转用父亲赵奢的“狭路勇者胜”战术,试图以攻代守。若非白起用2.5万奇兵断粮道,胜负犹未可知。

键盘侠总说“换我上早赢了”,但赵括面对的是战国第一杀神+无解粮荒+高层甩锅——这难度堪比用算盘破解量子计算机!

四、“罪”在不懂士卒?不!他死前最后一刻仍在冲锋

史书记载赵括“被射杀”,却隐藏了最悲壮的一幕:

身先士卒的统帅:断粮第46天,赵括亲率精锐发起“自杀式冲锋”,身中数箭仍高呼死战。

赵军见主帅搏命,竟以残兵发起反扑,一度逼退秦军。

被遗忘的军魂:赵括战死后,40万赵军瞬间崩溃投降。

但试问:若真是“庸才误国”,士卒怎会为他死战到最后?

今天某些“专家”坐在空调房里骂赵括,可他们有勇气像赵括一样,为团队存亡赌上性命吗?

五、“罪”在不懂政治?不!他早看透六国的虚伪

长平之战后,六国无一援赵,反而趁火打劫。赵括的悲剧,本质是战国版“集体摆烂”!

赵国苦战三年,魏楚齐冷眼旁观;赵括被围46天,无一国发兵。

反观秦军“远交近攻”,早用金帛买通列国。

六国的“塑料联盟”在救人还是保己的选择题前,露出了底裤。

赵括主张速战,正是看透“抗秦只能靠赵国自己”。

可惜后人只记住他的“败”,却忘了六国的“渣”。

职场里“能者多劳”,最后背锅的永远是老实人——原来这糟粕文化,两千年前就有了!

结语:赵括的香火,打的是谁的脸?

骷髅庙的千年香火,百姓用脚投票为赵括正名;而史书却将他钉在“庸才”的耻辱柱上。

当我们嘲笑“纸上谈兵”时,是否想过:

若赵括真是草包,白起何须用50万大军围他?秦王何必“独畏马服君之子”?

赵括的悲剧,是英雄败给时代的无奈,更是历史书写权被胜利者垄断的缩影。

今天,我们为赵括“翻案”,不是为了洗白失败,而是拒绝让热血被偏见掩埋——

毕竟,这个世界不该只有“成王败寇”,还应容得下一个战死沙场的将军,和他46天的悲壮坚守。

最后一句暴击:如果赵括算“纸上谈兵”,那现代某些“理论无敌、实战拉胯”的专家,该叫什么?

0 阅读:43
评论列表
  • 2025-02-20 21:56

    上任三个月的领导,把你带入包围圈,你在断粮状态坚持46天,还杀对面一半人,你还要还要谢谢上任三个月的领导,你是赵国士兵,你感谢他不?他是你义父?上任三个月来不及拜义父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