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得好江山代有才人出,中华五千年来,经历了无数个王朝的更迭,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涌现出无数的英杰。尽管伟大的历史人物依然要遵循客观发展的规律,但是他们超凡的智力和才华,让他们能够改变时局的走向。自隋唐至今科举制一直延续,经历了数次变迁,对古代士大夫的人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有才能的官员,可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历史,对中国古代官员的选任制度进行考察,首先要追溯其源头。关于科举制的起源,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史家都有不同的看法,根据历史上的记载,唐代的科举考试可以被分成两种,一种是常举,另一种是制举,这两种制度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常举是按照一定的规则,在一定时间内进行的选拔制度。而制举却不一样,因为它的举办并没有任何的规则,并且可以进行各种各样的考试。
从更加普遍的唐代常举制度开始,唐代初期的人才选拔制度,主要包括了明经、进士、明法、以及明书、明算等众多科目。在诸多科目当中,进士科是最受到各行各业关注和尊敬的,也是大多数知识分子所参与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唐代的选才制度尽管形成了一套系统化、规范化的制度,却没有能够充分反映出当时文人在学术上的才能。
从长期来看,唐代的科举制度所形成的这样的人才标准,自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即:有深刻的文采,渊博的学识的人却不适合官场,因为文采卓然与政治谋略并不是一回事,所以对时期的朝政进行赞叹,或是展示诗歌才能,并不意味着他们在社会实践、国事处理上都具备相应的能力。正因为如此,大唐的政治和政治上的矛盾,才会暴露出巨大的问题,每一次的政治斗争,都会让这个世界发生巨大的变化,而事实上正是这些变化,让这个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明朝后期是由封建社会转型资产社会,资产阶级代表东林党是最大的势力,保皇派魏忠贤也仅能维持皇权的苟延残喘,崇祯没了魏忠贤的帮助,那就是完全的被社会抛弃。崇祯的罪过是跟虚君的时代潮流对抗,输光了还宁死不南迁,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动荡。如果能南迁到资产阶级大本营,皇权虽正式落幕,但明朝也就正式完成资本社会的进阶。